中国底蕴丰厚的回族饮食文化:特色习俗、禁忌与清真食品介绍
中国回族饮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体系里占据重要位置。众多回族同胞始终秉持严格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禁忌。注重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以及节制性,追求“饮食净”。“清真食品”因此而得名。可食肉类只能选择食草谷的陆地动物,比如牛、羊、驼、兔、鹿、獐等,这些动物貌善性良,蹄分两瓣且能反刍,饲养禽类仅限于鸡、鸭、鹅,水产仅限于鱼虾;其余所有动物以及一切自死动物,包括动物之血都属于严格禁食的范围。另外,烟酒也在限制范围之内。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创造并发展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元人所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卷十专门收录了《回回食品》,其中记载了10余种回族食品的制作方法,元代宫廷食谱《饮膳正要》里也收录了河西米粉汤、抑蒸羊等清真食品,清真全席在清代就被列入宫廷大宴谱系,闻名于京城 。仅宁夏回族名厨王自忠近年整理的《清真全羊菜谱》这本书,收录的羊肉菜肴就多达280种 。回族妇女擅长制作清真面食和小吃 ,比如油香 、馓子 、麻花 、白面锅盔 、羊肉臊子面 、酸辣面 、牛肉拉面 、炒面 、揪面片 、小笼包子 、八宝饭 、粉汤 、酿皮子 、切糕 、油面子等 。
图为新疆焉耆县用宁镇下岔河回庄待客甜点 老铁供图
回族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食俗并非完全相同。比如说,宁夏回族更喜爱面食,喜欢吃面条、面片,也喜欢吃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把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当作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都喜爱的特色食品,是节日时馈赠亲友必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包含酿皮、拉面、打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 。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以便随时使用。城市里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都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主要是牛、羊肉,有的也吃骆驼肉,还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像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
https://img0.baidu.com/it/u=3748809081,26196922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回族散居在各地农村,回族散居在山区,回族散居在牧区,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影响。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将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作为主要食物,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则把奶食品当作主要食物,米面食品处于次要地位,这明显是受到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回民,主食基本上和藏民相同,食用青稞、豌豆,三餐都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具特色的是民间宴席。“九碗三行”是回族正宗的宴席,通常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时,会用这种宴席来招待宾客 。
清真菜肴擅长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有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还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各类小吃。回族日常饮食大致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多,花样新,味道香,技术精,充分体现出回族饮食文化的精髓 。即便在回族的其他众多饮食里,也会或多或少用到面粉,比如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经过巧妙搭配,都成为了美味的佳品。其次,甜食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这与阿拉伯穆斯林喜爱吃甜食存在一定的渊源联系。阿拉伯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妇女产下孩子后,会用蜜汁或者椰枣涂抹到婴儿口中,之后才开始喂奶;宁夏回族的婴儿出生后,有用红糖开启婴儿饮食的习俗。回族有名的菜肴里,有不少是甜的菜肴,比如它似蜜、炸羊尾等。米面中的甜食种类更多,有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宁夏回族还将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甜食,调制面团时会加入蜂蜜、红糖等。三是菜肴中牛羊肉菜的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 。刘智于《天方典礼》中称“饮食,所以养性情也” ,还讲“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 ,又提到“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 。伊斯兰教倡导的食物,要有良好外观形象 ,要有鲜香嗅觉口感 ,要有丰富营养价值 。以羊为例 ,羊性情温顺 ,羊自身洁净 ,羊肉美味可口 ,羊肉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 。
回族普遍喜爱喝茶,回族的先辈喜欢吃甜的食品,在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有甜味特色的喝茶习惯,喝茶的风气在晋代开始兴起,在唐代以后盛行,之后出现了茶具,其中“三坯胎”盖碗包括茶托、茶碗、碗盖,美观又实用。回族对这种茶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八宝盖碗茶”,其以“三炮台”作为茶具。茶具中会放入茶叶,比如茉莉花茶、陕青茶、红砖茶、窝窝茶、毛尖等,还会放入糖,像白糖、红糖、冰糖、梨膏糖等,以及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或者柿饼、山楂、姜片、果干等配料,用开水冲制后便可饮用。茶叶及配料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搭配,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搭配,这些搭配是根据饮茶者的身体状况与喜好来定的,比如有“红糖砖茶”,还有“冰糖陕青茶”,以及“三香茶”(由茶叶、糖、桂圆组成),“白四品”(包含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红四品”(由砖茶、红糖、红枣、果干构成),“五味茶”(由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组成)等 。八宝茶能起到生津解渴的作用,还能起到开胃健脾的作用,放入不同的茶料后,它又具备了不同的健身康体功能。
回族盖碗茶 刘军摄影
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农村回族多喝“罐罐茶”,“罐罐茶”是用黑砂罐、瓷缸或白铁皮罐,放入砖茶或陕青茶,倒入凉水放在火上熬制而成的,它味略苦,有助消化,且能提神。青海回族喜喝奶茶,这与他们跟蒙古族、藏族密切交往有关。
https://img2.baidu.com/it/u=1333173398,222522982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72
“油面茶”和“油茶”同样是回族的传统饮品 。油面茶要把面粉焙熟直到发黄 。还要用清油加上葱 、姜 、盐炒些牛羊肉末 。等凉了之后再把它们拌在一起 。外出途中用开水冲制后就能食用了 。
回族对饮料颇为讲究,不流动的水不饮用,不洁净的水也不饮用。不管是在西北、东北还是西南,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只要到回族人家中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酽茶。回族对茶具也很有讲究,不少家庭都备有各式各样成套的茶具。过去煮茶或沏茶用的壶,一般是用银和铜制作的,样式多样,独具特色,有长嘴铜茶壶、银鸭壶、铜火壶等 。现在沏茶通常会选用瓷壶,或者盖碗,又或者带盖瓷杯,煮茶大多会使用锡铁壶,夏天的时候人们讲究用紫砂壶 。
历史上,回族家庭有制作清真食品的传统,也有贩卖清真食品的传统,这些清真食品包含清真麻辣烫,包含羊肉水饺,包含手抓羊肉,包含清蒸羊尾,包含羊肉泡馍,包含烧麦,包含清真糕点等,在吸收中国传统烹调文化精髓后加以创造性发展,进而进入现代中国商业领域,受到各民族青睐。经典清真食品种类丰富,其中包括西宁的万盛马糕点,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白运章包子,包头与沈阳等地的马家烧麦,西安的羊肉泡馍,常德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义县烧饼等。除此之外,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闻名全国。“五罗”的意思是五种炒菜同时全部上齐 ,“四海”的意思是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摆上桌 。“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用来赞美九碗菜 、十三碗菜 、十五碗菜的说法 。
如今,一些老字号的清真饭庄重获生机,不断发展壮大成大饭店,新生代清真食府在全国各处涌现。清真大菜系的品种已发展到数百个。清真糕点已成为人们在节庆时,或是探亲访友时用于赠送的佳品。此外,清真奶食品及其衍生系列也渐渐丰富起来。
参考资料:李树江与王正伟所著的《回族民俗学概论》,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