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月经周期正常却量少色深?假大姨妈背后藏何秘密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姨妈”实际上是指月经。在中医学中,月经被定义为一种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它每月按时到来,始终保持稳定,因此也被称为“月信”、“月事”或“月水”,用以表明月经具有每月一次的周期性规律。《黄帝内经》中记载:“女子十四岁时,天癸降临,任脉畅通,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至,因此能够生育。”换言之,女子在十四岁之时,脏腑、天癸(一种人体精微物质)、任脉、冲脉以及气血经络等共同作用于子宫,气血流入子宫,从而引发月经,亦使得生育成为可能。这无疑是女性最为突出的生理特征,同时也意味着女性初步具备了生殖能力。
但是有些时候,“大姨妈”也会很调皮,会出现假的“大姨妈”。
【场景:吴医生诊室】
小许患者表示:吴医生,我发现这次月经的量明显减少,颜色也变得较深,而且以往每次都会有的痛经症状,这次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吴医生不动声色的说:咱们验个小便排除下怀孕吧!
患者小许一脸惊讶:我这不是来月经了吗?怎么会怀孕呢?
虽然小许很是疑惑,但还是去验了小便。
结果,尿HCG阳性!
果然是怀孕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患者小莉:吴医生,我最近几个月月经不正常,半个月就来一次。
吴医生问:是不是每次来的月经量都是差不多的呢?
小莉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似乎有所领悟:这并非只是量的增减,或许并非单纯的月经量减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只有一个真相:并非所有的阴道出血现象都等同于“大姨妈”的到来。
正常的月经周期特征如下:周期稳定,通常在21至35天之间,平均约为28天;经期时长合理,一般持续3至7天,平均为4至6天;经血量适中,指单次月经期间的总失血量。若经血量超过80毫升,则视为月经过多;若少于5毫升,则属于经量过少(大约相当于两个瓶盖的容量),而正常的月经量通常在20至60毫升之间。
假的“大姨妈”有以下几种情况:
怀孕早期,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少量出血现象,有时这种出血与之前的月经周期相吻合。
在着床期间,女性可能会经历少量的出血,这种情况通常不会持续超过2至3天。此时,你很可能还未察觉到自己已经怀孕,因此可能会误将其视为月经来潮。
宫外孕在初期也可能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这种症状很容易被误当作月经来潮。因此,一旦发现怀孕迹象,务必及时进行B超检查以确认是否为宫内妊娠。据研究,在所有怀孕的女性中,大约每50至100人中就有一例是宫外孕,这一比例并不算低。
因此,针对那些有过性生活的女性,一旦“大姨妈”出现异常,无论是出血量的异常、月经时间的异常,亦或是周期的不规律,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排除怀孕的可能!医生建议你检查尿液,这并非无的放矢。
两次月经周期之间,女性可能会经历一种被称为经间期出血的现象,这种出血通常量不多,往往比之前的月经量要少。
顾名思义,排卵期出血自然发生在排卵期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排卵日的概念,即从下一次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往前推算14天。在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共计9天,这期间通常被称为排卵期。在排卵期,出血量通常较少,呈现咖啡色或褐色,多数情况下2到3天就能停止,但也有可能持续接近一周。因此,这种出血现象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假性的月经来潮。排卵期出血主要是由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所导致,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对子宫内膜的支撑不够充分,使得子宫内膜出现“情绪波动”,部分区域脱落,进而引发出血。简言之,就是子宫内膜的生长与激素水平不相协调,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激素费用已欠,而子宫却还未停止运作,内膜已不在激素的服务范围内。
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同样可能引发子宫出血异常,不仅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而且更倾向于在月经周期中间时段发生出血。在这种情形下,进行一次妇科B超检查,往往能够迅速明确诊断。
宫颈疾病,如常见的宫颈息肉和宫颈炎,以及较为罕见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均可能引发异常的阴道出血。其中,部分病例出血发生在月经周期之外,但多数情况是在性生活后出现,这种出血在医学上被称为接触性出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妇科检查以及宫颈癌筛查的TCT和HPV检测是必要的。
这看似是大姨妈,实则并非如此,今后务必要提高警惕,切勿再被那些假冒的“大姨妈”所误导。
吴胜男,担任知音中西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的主治医师。
王韬,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对本文进行了科学性的审核与监督。
“达医晓护”供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