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3 天前

黄河流域为何是华夏文明摇篮?5464千米孕育灿烂文化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根基。它源自青海的高原,蜿蜒东流,途径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多个省区,最终在山东垦利县汇入渤海。黄河的全长达到5464千米,流域面积广阔,达75.24万平方千米。这片流域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几十万年前,这里便留下了人类的足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遍布黄河两岸。自阶级社会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阶段,黄河流域始终扮演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角色。这里是我国最早进行开发的区域之一,当世界其他地方尚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时,我们的祖先们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开疆拓土,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孕育出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四季变化明显,植被生长旺盛,溪流遍布,既能在干旱时提供如网般密集的河水以作补充,又能在洪水来临时有山丘岗峦作为退路。

夏王朝的殿群首次展现了华夏文明的辉煌,而商王朝的首个拥有宫殿的都城则是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当商王朝迁都至安阳殷墟,甲骨文已经成为普遍使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的制作更是生动地揭示了殷商王朝政治权力的演变历程。文字和王权的兴起,标志着黄河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而“中国”这一称谓最初所指的正是黄河流域。自古以来,黄河之畔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历史剧作,这些剧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前。黄河流域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历史上涌现了众多伟人,如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杰出的政治家蔺相如,出色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以及名垂青史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他们如同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同时,还有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杨靖宇、吉鸿昌等人,他们同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黄河的奉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成就既是黄河的自豪,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自豪。从古至今,黄河两岸上演了无数英勇壮丽的历史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往直前。黄河流域英才辈出,孕育了众多卓越的历史伟人,诸如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大师荀子,杰出的政治家蔺相如,出色的军事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以及名垂青史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还有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杨靖宇、吉鸿昌等。他们犹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力量。这不仅是黄河的自豪,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句描绘的正是黄河最具盛名的壶口瀑布。当黄河流至此处,水流汇聚成束,深达三十多米的峡谷中,碧波荡漾。

https://img0.baidu.com/it/u=2363985237,315462869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3986

在石槽之中,水流宛如茶壶倾注,恰如古语所述“河中漩涡,宛如一壶”。此处黄河河床急剧变窄且未下沉,迅猛的河水猛然涌入狭窄区域,瞬间便呈现出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两岸的石壁将混浊的河水无情地挤压,河水随即反弹,直冲河心,化作一片白色的V型雪浪。这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跌落至三十多米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与此同时,水花四溅,白雾弥漫,蔚为壮观。在蒙蒙白雾中,绚烂的彩虹再次显现,若置身于此,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必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庄严与神圣,热血涌动,仿佛黄河在此奏响了交响乐中最璀璨辉煌的篇章。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古都的繁华景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韵味。这无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

豫剧蕴含着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吟唱着黄河儿女的情感与憧憬,流传至今。矗立在孟门山巅的大禹塑像,使人们不禁想起那位震撼天地、感动鬼神的治水英雄的丰功伟绩。黄河之水从源头蜿蜒至入海口,奔腾不息,孕育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财富。在黄河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中,对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人民群众在治理黄河方面的实践,构成了黄河文化繁荣的肥沃土壤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黄河经济的增长也为黄河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尽管“母亲河”的水量并不充裕,但凭借着仅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它滋养了全国超过112%的人口,并灌溉了全国约15%的耕地。60余年来,我国在治理黄河方面取得了全球瞩目的辉煌成果;凭借已建成的完善的防洪工程设施,实施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洪”的治理策略,有效地控制了洪水灾害。

成功抵御了洪水,七次应对花园口流量在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三次更是超过了1.5万立方米/秒,有力保障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流域已建成及正在建设中的大小水库共计3147座,全河范围内的引水工程已有4600多处完工,引黄灌溉面积也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200万亩增至11000万亩,增长了八倍。黄河水资源的使用量高达307亿立方米,位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过去的60多年里,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成功改变了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恶劣状况;随着河口流路的趋于稳定,黄河三角洲从昔日荒凉之地变成了富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单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地说,黄河

https://img1.baidu.com/it/u=660581031,40495728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对黄河的治理工作。为了抵御洪水灾害、惠及民众,我国在两千多年前便着手构筑黄河大堤。黄河之堤,承载着黄河的过往,目睹了其历史的变迁,不仅刻画了人类开发、改造黄河以及与自然抗争的伟大历程,还记录了黄河及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不幸;不仅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业绩、成就与精神,也映射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然而,近年经济发展带动下,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量已增至80年代的二倍,化工及矿业污染事故频发。黄河中下游的众多支流水质常年劣于V类标准,支流沦为“排污渠”,黄河污染情况令人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成为全球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河水利委员会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尽快启动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项目。他们建议,通过增强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整治力度,旨在优化黄河的水沙关系,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并降低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问题。史料显示,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长达2540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地区共发生1590次决口,以及26次河道改道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道中大量淤积。长期的淤积导致河道水位不断上升,使得黄河下游河道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的底床高度甚至超过了河南开封市地面13米,以及新乡市20米。一旦堤防出现决口,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谓是灭顶之灾。长期以来,美国在密西西比河的开发上,主要致力于防洪和航运的拓展,这两项工程投入了巨额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然而,水质问题已成为影响密西西比河流域整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在全美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多的15个州中,有5个州位于密西西比河的沿岸地带。此处众多河流区域的水质未满足美国于1972年发布的《清洁水法》中规定的鱼类栖息及人类游泳所需的水质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上密西西比河中流入的大量化学污染物源自农业活动产生的受污染废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流域为何是华夏文明摇篮?5464千米孕育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