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燃料乙醇汽油全覆盖,需消耗多少玉米?
当前,玉米的陈存粮正有序出库,而新鲜玉米即将登场,替代品玉米也正不断抵达港口,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期货价格持续攀升但受到限制。在新鲜玉米大量上市的初期阶段,如果物流运输顺畅,短期内供应量可能会上升,这可能导致玉米价格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燃料乙醇汽油全覆盖
综合农业部、中国畜牧兽医报
近期,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任韩俊、副主任吴宏耀,以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叶贞琴,共同阐述了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记者的提问进行了回应。
1000万吨燃料乙醇需要消耗玉米600亿斤
记者提问,我国已宣布将在2020年实现全国燃料乙醇汽油的全面普及。那么,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预计将消耗多少玉米?我国是否拥有充足的玉米储备,还是如众多预测所指出,需依赖进口玉米以及进口的原料乙醇?
韩俊主任回应称,近期我国15个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了相关规划,旨在将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提升至800万吨。目前,我国利用粮食生产的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60至270万吨,换言之,若该规划得以全面落实,燃料乙醇的产能将可达到1000万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每3吨粮食可转化为1吨燃料乙醇,若以玉米为原料全面生产,则1000万吨的乙醇产能需消耗3000万吨玉米,相当于600亿斤。制定此计划时,一个关键因素是玉米近年来持续丰收,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库存。鉴于玉米的储存期限较短,库存中的粮食需寻找出路。目前,正通过多途径积极处理政策性粮食库存。
https://img0.baidu.com/it/u=692443983,25878235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99&h=324
国家相关部门经过计算指出,鉴于当前粮食库存规模,增加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在短期内对粮食供需关系的影响有限。通过逐步消耗库存,预计玉米供需状况在三五年内有望实现基本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已不再仅依赖粮食来生产燃料乙醇,相关15个部门发布的规划显示,发展燃料乙醇将采取多元化的策略。除了直接将玉米转化为燃料乙醇之外,我们还努力利用作物秸秆等材料来生产燃料乙醇。
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推进燃料乙醇的发展,政策指引十分明确。这指的是,不能与粮食争夺土地,也不能与人争夺粮食。我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有限,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您提到我国在发展燃料乙醇时是否会从国外进口玉米,很多人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之前已经对此作出了回应,目前我们发展燃料乙醇并扩大产能,主要是为了消化库存中的玉米。我认为,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引进外国玉米以推动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并不切合实际。
玉米四季度仍将底部振荡
目前,玉米陈粮出库稳步推进,新玉米上市在即,玉米替代品陆续到港,市场供应宽裕,玉米期价继续冲高受限。在新粮集中上市初期,若物流顺畅,短期供应增加,玉米价格或下行。
玉米价格的后期影响因素涵盖了多个维度,如储备粮投放的时长、产量减少的状况、新粮上市的节奏、政府的扶持措施、收购的具体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第一,抛储量及抛储持续时间对玉米的供应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在玉米供应方面主要依赖临储拍卖机制。截至目前,8月25日之前,政策性玉米的累计投放量已达到7145万吨,而累计成交额则为4200万吨,这一成交量与2016年全年成交量大致相当。通常情况下,抛储活动会持续至10月中旬,而抛储的时长以及抛出量都会对市场中的玉米供应量产生直接影响。抛储的结束时间若提前或推迟,均会对市场行情带来显著影响。
第二,今年玉米减产在预期之内。
自去年起,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渐显现,2016至2017年度,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缩减了3000万亩;进入2017至2018年度,由于种植收益持续下滑,再加上5月至6月期间气候干旱造成的种植面积减少,预计本年度玉米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增幅将超过去年;据估算,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3000万亩至4000万亩。当前,降水量及气温状况均属正常范围,整体土壤湿度状况良好,大规模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据此,我们预测,2017年至2018年度的玉米产量将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200万吨。
https://img2.baidu.com/it/u=3638386285,20952046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35&h=336
第三,新粮上市或对现货市场有一定冲击。
自八月中旬起,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春玉米逐渐少量投放市场;进入十月,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也迎来收割期。根据历史数据,新玉米上市后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较大。然而,在分析这一趋势时,还需综合考虑上市时的气候条件、物流运输的承载能力以及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此外,尽管目前新作的成长状况颇佳,但我们必须保持警觉,以防在收获季节,东北和华北地区再次遭遇去年秋季连续降雨所引发的玉米霉变问题。
第四,政府补贴政策对后市玉米价格走势影响很大。
去年推行的玉米收储政策改革,依照市场定价和价格补贴分离的原则,设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体系,并构建了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收购的新模式。2016年,中央财政已发放补贴资金总计万元。今年政府补贴的数额将对未来玉米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补贴金额较高时,种植者更倾向于以较低价格出售,导致市场价格走低;反之,补贴金额较少时,种植者不愿降价,市场价则可能上升。
当前市场化的定价体系已基本确立。随着新粮大批量进入市场,中储粮等国有企业进行市场调控的时机与价格等因素,将对玉米的价格走势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五,长期来看,玉米需求有望增加,有利于玉米去库存。
在饲料需求领域,2016至2017年度期间,饲料的整体消耗量略有上升,然而,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量却显著减少,这可能导致对玉米的需求量上升,增幅在700万吨至1000万吨之间。在工业消费领域,2016至2017年度,深加工对玉米的消耗量实现了约10%的增长,具体增量约为600万吨。从长远角度看,玉米的需求预期将有所上升,这将有助于玉米库存的减少。然而,我们还需关注,目前进行的环保督察活动可能会对下游的消费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包括储存时长、减产状况、新粮的投放市场、政府提供的补贴、收购策略以及市场需求等,玉米在第四季度的供应压力依然显著,其价格难以实现大幅上涨。然而,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政策,价格底部较为清晰。预计第四季度玉米价格将持续在底部区域波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