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被狂吹成黑马,后脚骑手大规模离职,京东外卖咋回事?
不久前,许多人纷纷热议京东外卖的革新之举和对待骑手的关怀,甚至有人毫不犹豫地断言“京东将成外卖领域的黑马”。然而,就在众人热议之际,大批骑手集体离职的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让那些盲目赞誉之词变得尴尬无比。在这场风波中,京东的“遮羞布”已然被彻底揭开——年龄歧视、算法的过度压榨、罚款的持续吸血,这些现象无一不狠狠地给了那些“京东神话”的宣扬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以往在处理公关问题时,京东总是将负面事件归咎于“少数案例”或“骑手误解”,然而这一次,骑手们集体选择离职,导致离职潮成为热门话题,以至于京东连控制舆论的速度都跟不上了。
京东一度被捧上神坛,被誉为行业的“一股清流”。然而,一经接触,却发现其剥削手法竟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还要恶劣?
近期,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关于“京东外卖骑手集体辞职”的热议,众多骑手揭露了平台派单无序、收入锐减、管理严格等问题,甚至指出了潜藏的“年龄歧视”。起初,有人质疑这仅是“个别事件”或“恶意炒作”,然而随着更多信息的揭露,这场争议显然并非无中生有——它揭露了平台经济光鲜外表背后,算法剥削与劳务外包的残酷真相。
【一】“45岁上限”是假的?骑手遭遇“隐形年龄歧视”
京东外卖(即京东到家或达达)在其招聘信息中明确指出骑手需满足18至45岁的年龄条件,然而,众多已离职的骑手透露,在实际情况中,超过40岁者往往难以通过招聘审核。
一位42岁的求职者透露,在面试过程中,他被告知“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系统在派单时会优先考虑年轻人”;此外,还有骑手观察到,站点以“健康标准”“反应能力测试”等含糊其辞的理由,淘汰了年龄较大的求职者。
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强调,若企业因年龄因素拒绝录用,这种行为可能触犯了《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然而,对于骑手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https://img0.baidu.com/it/u=2667600901,313535709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7
【二】“系统派单像耍猴”:算法漏洞让骑手白跑冤枉路
骑手吐槽最集中的是:派单系统反人类的设计
不展示便捷路线:一旦骑手接受订单,系统便会自动添加逆向行程,这往往造成路线迂回、时间延误,进而导致收入减少。
拼单陷阱中,“多单联送”看似带来丰厚回报,实则因路线冲突,导致骑手奔波劳碌,同时罚款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
数据黑箱现象中,骑手们难以预测接下来的订单情况,而算法却打着“提升效率”的旗号,将劳动者视作“活体GPS”。
那位曾经的京东快递员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这并非是送外卖那么简单,更像是在玩‘贪吃蛇’游戏——奖励总是遥不可及,而且总是一不小心就撞上了墙壁。”
【三】“干一单亏一单”:严苛罚款与成本转嫁
除了系统问题,平台的管理规则被指“薅羊毛”:
若收到负面评价,系统将立即扣除50至100元,然而,想要成功申诉的几率却仅有不到10%。
装备自费:保温箱、工服等押金从工资扣除,离职时拖延退还;
保险公司所谓的“纸上福利”:打着“免费意外险”的旗号进行宣传,然而在事故发生后,却常常以“非配送时段”为由拒绝赔偿。
https://img1.baidu.com/it/u=2072610884,109453480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这位离职的快递员表示,尽管声称月薪超过万元,但扣除罚款后仅剩五六千元,这样的收入还不如去送美团外卖。
【四】为什么骑手用脚投票?平台经济的“慢性死亡”
京东并非个例,但它的困境折射出行业通病:
单量密度较低,与美团、饿了么相比,京东外卖在市场份额上显得较小,导致骑手等待的时间更长。
多数骑手所签订的是与第三方签订的劳务协议,而平台借此逃避了承担社保缴纳、工伤赔偿等义务。
算法的霸权现象体现在,系统一味追求“极致效率”,却忽略了人性化需求,最终导致服务质量受损。
结果是:骑手减少导致运力短缺,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使得订单量进一步减少,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
此离职潮事件爆发后,京东尚未提出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只是简单表示“正在调整配送流程”。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经济将劳动者视为工具,算法虽竭力榨取每一丝效率,却对基本的人权保障置若罔闻。
骑手们若选择以行动表达不满,那么平台或许应当意识到:缺乏尊严的劳动形式,终究难以持续。
此次京东快递员遭遇困境,不仅让那些盲目吹捧者颜面扫地,更使众人深刻认识到:快递员在算法中仅是一个数据点,所谓的“颠覆行业”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