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耿彦波率山西省政协调研考察组来合肥工大调研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1]76269]陈刚向耿彦波一行表达了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还介绍了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也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另外介绍了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他指出,学校以安徽为立足之地,依靠学科专业的优势,围绕这样的工作思路:构建一个平台、培养一支队伍、探索一种方法、形成一套机制、创新一个体系,在推进徽文化的保护利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尤其是在聚焦徽州古村落和徽派建筑的传承与活化以及数字化保护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他期望双方增进联络,持续深入交流合作,于文化传承发展层面抵达一个全新高度。
耿彦波在调研时指出,山西和安徽都是文化大省,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能发挥很大作用。徽文化广博高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合肥工业大学几十年来持续深入钻研,在徽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特别是在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活化传承工作上,取得了众多显著有效的成果 。他高度评价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以及在古村落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希望双方加强交流互动,深化务实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调研的时候,考察组参观了建筑与艺术学院以“弘扬徽文化、创造新徽派”为主题的展览,还参观了徽派建筑文化展示中心,并且听取了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宣蔚所作的关于学院办学情况的介绍。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是李茂盛,山西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是刘根福,山西省政协接待处一级调研员是闫光辉,省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是穆聪贵,还有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建筑与艺术学院的有关同志一同陪同调研。
世界晋商网也留意到,2023年10月11日,受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激励,山西省政府参事耿彦波等一行人,前往位于汾河西畔祥云桥北的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与热衷晋商历史研究、晋商文化传承的专家、学者一道,共同查阅和探究晋商文化重要遗存——碑碣拓片 。
300多册碑碣拓片由著名收藏家宋庆林先生收藏,它们密密麻麻摆满了会议桌案,这些拓片承载着明清晋商家族的辉煌历史,见证了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经世济民”伟大精神。
耿彦波参事与宋庆林先生以及晋商学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切磋,知晓了这些碑碣收藏的艰难历程,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家族故事,还了解到 300 多册碑碣所记载的宏大历史背景,他高度赞赏了碑碣呈现出的丰厚文化内涵与精致绝伦的书法艺术,强调晋商文化基金会务必做好这些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及活化工作,指出专家学者作为晋商研究的先行力量,更应奋发有为、勇往直前,将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化遗存研究好、传承好。
之后,在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会长李茂盛陪同下,耿彦波参事等人饶有兴趣地进行了参观,他们参观的是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底层展出的版画,这些版画来自红色苏联时期的俄罗斯 。
世界晋商网还注意到,10月11日下午,山西省政协主席吴存荣带领调研组莅临山西财大调研指导,吴存荣曾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此次他还看望了在校省政协委员。
吴存荣步入校史馆,吴存荣走进晋商博物馆,吴存荣仔细了解学校的建校历史,吴存荣认真了解学科建设情况,吴存荣详细了解晋商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吴存荣还与在校政协委员互动交流,吴存荣也与教师代表互动交流,交流的话题包括挖掘晋商精神内涵,交流的话题包括推动山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交流的话题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等 。
吴存荣指出,在历史上,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里重要的一部分,晋商书写了传奇,那就是“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 。在山西转型发展的时代浪潮里,山西财经大学需围绕我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推进展开工作。广大教育界别委员要聚焦诸多重点,比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企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壮大民营经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破解人才招引留用难题、聚合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等。要广泛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续写新时代晋商传奇贡献智慧力量。
南方日报三问合肥!
究竟什么是“合肥模式”?
“合肥模式”如何带动这座城市蝶变?
“合肥模式”能否复制到广东?
今天,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对合肥的城市“投行”发展模式进行了报道。采访记者怀揣着三个问题,深入合肥展开实地调研,探寻“投行”合肥是怎样形成的。决策杂志(微信ID:)全文编发如下,一同来看看。
巢湖的岸边,南淝河从这里穿过流淌。淝水之战的硝烟已经消散千年时间,一场凭借弱小战胜强大、依靠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又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
合肥凭借“合肥模式”,在过去10年里,GDP增长幅度达到213%,从而撕掉了“全国最大县城”的标签,成功跻身“新一线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从24.4%提升到了56% ,墨子传信、悟空探秘、热核聚变、铁基超导、九章计算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在合肥汇聚 ,智能语音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到底什么是“合肥模式” ,“合肥模式”怎样带动这座城市发生蝶变 ,“合肥模式”可不可以复制到广东 ,带着这些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这片江淮丘陵 ,尝试揭开“合肥模式”的内在基因和底层逻辑 。
01
“网红”之路
合肥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采访开始前,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江小军的工作电话响个不停。他回应着:“对、对,英文版的招商材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好的……”这几年,合肥市开展面向全球的“双招双引”工作,还要接待各地前来学习、调研的团队,江小军切实体会到了“网红”合肥的热度。
如果将时针拨回至20多年前,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https://img2.baidu.com/it/u=3452021920,163544847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98&h=500
当时,刚刚步入21世纪,沿海地区率先把握住了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时代红利,合肥既不沿江,也不沿淮,还不靠海,其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里处于垫底位置,更因为城市建设破旧而被嘲讽为“中国最大县城”。
安徽创新馆。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2005年,合肥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这一思路一直延续至今。外界认为,这是合肥从“全国最大县城”转变为“中国最牛风投城市”的起始点。
“工业立市”首先将目标对准家电行业,“屏”是其家电领域布局中的最后一部分。为完善家电产业链,2008年,合肥首次向京东方发出邀请。
此后,合肥国资三次通过巧妙手段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京东方定增,不仅获得了超过120%的账面浮盈,还带动合肥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使其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
京东方项目落地,这是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讨论得出的结果,也是经过反复研究得出的结果,还是经过反复判断得出的结果。对合肥而言,这也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一次次地进行讨论,一个个项目不断推进,使得合肥培养出了一批干部队伍,这批干部敢投资,也会投资。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克贵回忆 。
以京东方项目作为起始点,合肥探寻出了地方政府产业投资的道路。在这十余年间,合肥通过投资引进了长鑫、蔚来等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以合肥建投、产投、兴泰作为代表的合肥国有资本,已经累计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超过1600亿元,从而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300亿元。
外界把合肥成功的诀窍归纳为“合肥模式” ,尽管对“合肥模式”的阐释各不相同 ,但对其关键要点的认知却极为一致 ,国资运用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的思路把产业引入合肥 ,接着采用投资银行的办法培育当地产业 ,扩充本土产业链 ,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增量 。
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合肥跨越赶超势头极为强劲,呈现出“芯屏汽合”“急终生智”集聚发展的态势 ,2020年,合肥进入“万亿GDP俱乐部” ,2022年,合肥GDP再次创下新高,达到1.2万亿元 ,合肥GDP在全国的排名从第97位升至前22名 。
02
拒绝“赌城”
寻找产业投资“确定性”
“合肥模式”曾遭到质疑,引进京东方的时候,合肥财政年收入只有160亿元,为留住企业,合肥甚至停掉了地铁基建项目,所以得名“赌城”。
合肥投资难道真的依靠“赌”吗,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给出否定的回答,合肥不是“风投”而是“产投”,不是“赌博”而是“拼搏” 。
调研发现,合肥在重大项目资本招商里寻求的常常是“确定性”。比如说,在为家电产业寻找“屏”的时候,合肥没有对京东方“孤注一掷”,而是同时引进了基于等离子技术路径的显示屏项目。
我们只投资那些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企业,只投资那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只投资那些符合本地资源禀赋的企业 。江小军用三个“符合”总结了合肥投资的确定性 。他举例说 ,合肥成立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16+N”重点产业链专班 ,“资本招商的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合肥的产业脉络、产业布局进行投资” 。
合肥专门制定了《合肥市产业招商指南》,目的是让这一思路贯穿到基层人员。
翻开这本指南,合肥产业链的“两图四表”清晰呈现,其中包括产业全景图,重点企业和项目区位分布图,产业链总体情况表,重点企业情况表,重点项目情况表,创新平台情况表 。一位一线招商人员告诉记者,按“表”索骥就能解决“招什么”的问题 。
这种“产业链思维”无不体现在各种细微之处。
合肥海图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CIS测试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合肥海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伊凡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她6月参加“合肥高投2023年投资企业年会”时领取的活动指南,年会为期3天,与她一同受邀的还有许多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中有些是合肥投的企业,也有外地的企业。
周伊凡说,在这个年会上,他3小时内就见了10个潜在客户,还对接上了2个供应商,手册按产业链分类,详细罗列了各参会企业的经营内容、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发展需求和联系人电话等内容,他觉得这些信息太有用了,要好好留着。
03
当好“合伙人”
“保姆式”服务助力创新创业
天鹅湖畔,是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政务中心“双子座”没有围墙遮挡,传递出开放、合作的姿态 。一名出租车司机指向“双子座”说 ,合肥没有加班文化 ,但这里的公务员加班倒挺多 ,晚上八九点灯还亮着 。
“合肥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此,“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人”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十几年来,合肥历任主要领导聚焦产业发展,尤其关注先进制造业,他们牵头推进资本招商工作,秉持“只吹冲锋号,不提新口号”的理念,在合肥全市营造出了“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
合肥为了能与企业同频对话,市领导在深入学习研究产业投融资政策、行业发展报告、上市企业招股等各种与产业相关的信息,普通招商人员也在深入学习研究这些信息,甚至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 。
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工人在进行组装工作,组装的产品是全球首款双源大视野口腔CBCT(Pirox),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曾前往一名公务员的办公室,看到他当时正在阅读一份与生物医药行业相关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合肥的公务员会像投资经理那样去看项目,经过长期积累训练,他们必定比大多数人更了解产业 。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邓磊说出了自己的观察 。
不仅如此,合肥还把全市党政干部都“卷”了起来。
以合肥高新区为例,其每周都会对经发、投促、科技等各单位的招引进度进行排名,排名内容涵盖走访企业数量、招引家数、项目建设进度等数据 。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他看到这些数据在高新区管委会电梯里轮播,心想无论是哪个部门的领导,看到自己单位落后都会心慌 。
https://img0.baidu.com/it/u=3148491713,348545460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31&h=500
江小军表示,我们将企业当作合肥的产业合伙人以及城市合伙人 ,合肥推行项目专员服务 ,所有招引项目都会明确一名服务专员 ,从项目接触开始 ,历经洽谈 、签约 、开工建设 ,一直到建成投产 ,全过程通过“一个窗口”对外提供个性化 、代入式的服务 。
2021年,合肥引入比亚迪项目,该项目落地速度惊人,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零部件工厂开工到首台整车下线,仅用时10个月,它成为合肥“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聚焦企业干”的缩影 。
邓磊展示了合肥高新区为企业建立的沟通群,合肥提供的是一种“保姆式”的服务,陪伴企业成长。每个星期,他们都会在群里通知企业,有哪些政策可以争取,该如何申请,申请的网址在哪里,相关的办事地点在哪里。
04
走向创投
“合肥模式2.0”在路上
最近,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是郑晓静,有一批来自广州的客人专程赶赴合肥进行调研交流 。她向这些客人介绍 ,合肥的投资理念正在从产投向创投转变 ,投资招引方向朝着产业链前沿领域倾斜 ,会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前沿领域衍生出的创投机会 。
这一理念在合肥被概括成了“创投城市计划”,外界将其称作“合肥模式2.0”。
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启称,去年8月公司成立,不久后,合肥种子基金就给他们投了200万元 ,这里所说“种子基金”的母基金,是规模200亿元的合肥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 ,该基金去年成立 ,被视作“创投城市计划”的关键一步 。
王克贵介绍,成立母基金的目的在于打造契合合肥产业以及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基金丛林”,引导子基金投向早期、小型以及科技领域。母基金针对私募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会给予投资奖励,还会让利于50%—70%的超额收益,对于投资损失则给予最高500万元、20%的补偿。
在业内人士眼中,合肥之前引进京东方、蔚来采用的是“项目先行”“移大树”的方式;而在“创投城市计划”的背景下,其做法是设立政府引导母基金,广泛参股基金,筛选优质项目,做到投早、投小、投科技 。
当其他机构还在与我们进行谈判时,合肥的投资机构已拿着合同让我们签字,并且在签字后的第二天就打款了 ,对创业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线 ,有方(合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磊说出了其归国创业最终选择合肥的缘由 。
如今,合肥“创投城市计划”已初见成效,形成了创投、风投活跃的土壤,不止一位创业者向记者表示在合肥创业拿投资很容易 。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合肥是投资机构重点布局的城市,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老师的创业项目,都已经被投资机构深入挖掘了 。
王克贵说,母基金成立一年多以来,已有超100家风投、创投机构来到合肥,与他们洽谈合作超400次。母基金已经参股37只市场化子基金,聚集社会资本达103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了6.5倍,初步形成了涵盖种子、天使、科创、产业投资等的全生态链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05
看样本
“合肥支持科创的氛围特别好”
高性能镁基功能材料一直被国外垄断,这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对外产品的有效替代十分紧迫,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此成立……在合肥市蜀山区合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B座办公室里,合肥安与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启“转身”成为一位企业家,他还是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
这家公司脱胎于安徽大学“镁基功能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于去年8月成立,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首轮融资,估值超过8000万元。
公司的股东名单是“合肥模式2.0”的生动注脚,合肥多家有国资背景的基金在其中,合肥种子基金投资了200万元,合肥高新投投资了1200万元,“知产”成功转变为“资产”,安徽大学成果赋权的专利作价859万元 。
刘志启讲道,这是创业一年多以来,合肥各方力量促使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所带来的成果。隔行如隔山,高校老师创业会遭遇诸多困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连公司该如何注册都不清楚”。幸运的是,从公司的设立到股权架构的设计,从科技成果赋权到对接国资背景基金,“每个环节都有政府以及基金方面的人员来协助我们”。
实际情况确实这样。以公司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来说,它充分展现“基金丛林”的优势,给科技企业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在企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参与进来。在企业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之后,高新区会为企业引进产业基金、财政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申请各类创新奖补等。在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就借助股改政策、上市培育政策资金来支持企业上市 。目前,高新区基金总规模已超2500亿元,基金超过200只。
刘志启带领记者来到办公室外的走廊,两侧展示着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各位老师的创业项目,他表示合肥支持科创的氛围十分良好,且已形成了支持科创的完整链条,还称作为“过来人”会帮学院老师介绍政府、基金资源,促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加速转化 。
06
观广东
将“投行思维”贯彻到底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实现这一目标,产业链招商是重要抓手,“以投带引”资本招商也是重要抓手。
放眼全国,产业链招商正在多层次、全体量铺开,“以投带引”资本招商也正在多层次、全体量铺开。各地争先设立规模庞大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千亿级母基金频频问世。部分城市母基金更是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各地通过基金投资对优质产业项目的争抢日趋白热化。
江淮蔚来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合肥模式”为例,它由一把手牵头,纵向打通全市资源,横向也打通全市资源,充分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借此撬动本土产业集聚与跃升,最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合肥吸引了众多重大产业项目在此落地,呈现出“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集聚发展态势 。如今,合肥国有资本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推动“合肥模式”迭代升级为2.0版本,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本加速向合肥汇聚 。
对比之下,广东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能力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国资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所投资企业中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要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建议各地向“合肥模式”学习。广东各地应该在高位推进资本招商工作,要充分利用基金资源来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将“投行思维”贯彻到底,以此提高决策的精准性与科学性。
在进行投资决策期间,做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针对“投什么”这个问题给出答案时,给出具备针对性与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于资本运作方面,充分发挥国资引领带动作用,既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又有效支持产业培育以及转型升级;在“投后管理”方面,为企业提供“金牌”服务以及“保姆式”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