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暴跌真相:进口煤炭非主因,产量需求因素才关键
最近,关于煤炭价格暴跌的讨论十分热烈,有人将责任归咎于进口煤炭,觉得是其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冲击,致使煤价持续下跌。然而,稍加分析便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在随意找替罪羊。事实上,煤炭价格的下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进口煤炭仅仅是个陪衬,真正的原因更为隐蔽。先来看看今年的数据,依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23年全年全国原煤产量高达23.2亿吨,这一数据统计时间为2023年全年,即便2025年已经进入初春,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4.4%,这个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每天的煤炭产量达到1280万吨,比往年高出了一大截 。煤炭产量呈现出“大步往前走”的态势,在此期间,火力发电的需求却开始出现下滑情况,其同比减少了1.7% 。
这可是十年来头一回见到的负增长。
港口库存也证实了此情况。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的煤炭库存量,与去年同期相较增加了38%。其中,秦皇岛港的库存量于2023年6月突破了800万吨,这已达“警戒线”水平。简言之,煤炭如今是生产增多,使用量减少,港口几乎堆满。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降。
进一步深入观察,会发现这些变化与能源结构的调整紧密相关 ,在2023年第二季度 ,风电的发电量同比增幅达到了21.4% ,光伏发电量的同比增幅达到了32.8% ,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正日益提高 ,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然突破了50%的大关 ,这意味着当下一半的电力来源于太阳能 、风能等被视为“环保选手”的能源 ,传统火电厂对煤炭的需求正逐渐减少 。
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或许也察觉到了,那就是经济增速变缓。这几年全球经济都在“降温”,能源需求也随之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工厂开工率下降,煤炭需求自然而然就减弱了。这种变化是大环境的趋势,煤炭行业同样无法置身事外。
进口煤炭真有那么大杀伤力吗,其实并没有。依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煤炭2.2亿吨,尽管同比增长了93%,但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仅为7.8%。并且从4月份起,进口煤到岸价与国内煤炭价格差距缩小至30元/吨以内,几乎不存在套利空间了。也就是说,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不再显著,它根本算不上是致使煤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
再讲讲煤炭的类别。进口煤炭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动力煤上,动力煤就是用于发电的煤,然而冶金煤的进口量却下降了12%。这表明进口煤的影响呈现结构性,与国内煤炭价格的全面下跌并无直接关联。
另外,煤炭市场存在不少起庇护作用的势力。2023年上半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的履约率达到102%,这一数据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意味着,大部分煤炭交易价格提前确定,现货市场的波动范围被大幅压缩。并且国家发改委持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市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都被稳固控制住了。
https://img2.baidu.com/it/u=3492905849,28200424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941&h=500
放眼全球,能源市场正经历重大变局,天然气价格暴跌了62%,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左右徘徊,这种全能源范围的价格重构,对煤炭市场产生了传导效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市场价格不可能脱离国际能源体系独自“表演”。
综合来看,煤炭价格出现下跌,这是供需关系发生改变、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以及政策实施调控等多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进口煤炭在其中所起作用较小,称它为“替罪羊”并不夸张。
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持续关注市场动态,面对煤炭价格下跌的现状,试图通过政策调控来稳定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国煤炭库存依然处于高位。进口煤炭的数量在2024年下半年有所减少,这进一步证明进口煤并不是“罪魁祸首”。另外,新能源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这种发展势头并未减弱,在2024年一整年中,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已然超过了煤电,进而成为主要的电力来源。
从企业角度看,不少煤炭企业已着手考虑转型,像开发煤化工项目,或者尝试与新能源产业相结合,然而这条路充满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觉得,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要更谨慎,不可盲目投资。
煤炭价格出现下跌,这实际上是一场能源变革所带来的“阵痛” 。从供需方面来看,煤炭市场正处于一个“去泡沫”的进程之中 ,从长远角度而言这不一定是坏事 。但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传统能源行业绝不能一直坚守旧模式 ,而是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 ,探寻到新的发展出路 。
此外,将问题全部归结于进口煤炭,不但掩盖了深层次矛盾,而且可能误导决策者,致使解决问题的方向出现偏差。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怎样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网友们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网友热议】
https://img2.baidu.com/it/u=2517512681,85059341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4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进口煤炭是不是背锅侠”这一话题成为了热点 。
网友“煤老板的烦恼”表示,原来并非进口煤的缘故,难怪自家煤矿库存不断增多,根本无法售出 。
网友“新能源小粉丝”留言称,风电光伏发力非常迅猛,传统能源肯定会受到冲击,这难道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
网友“市场观察员”称,煤价下跌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不能总是揪住进口煤不放,要是没有进口煤,国内煤价早就暴涨了,谁能承受得住呢?
还有网友“数据帝”列举了一系列数据,称进口煤仅占消费量的7.8%,并质疑这样的比例能否撼动市场,还表示这根本是供需失衡的问题 。
不过也有其他人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网友“传统能源支持者”说道,新能源尽管发展速度快,但其稳定性依旧比不上煤电,能不能别把煤炭行业逼向绝境 ?
看完这些评论 ,小编只想说 ,大家的意见多种多样 ,但有一点能够确定 ,那就是煤炭市场的变化 ,绝对不是表面呈现的那般简单 。
煤炭价格出现下跌,从表面情况来看,这属于市场供需方面的波动,而实际上它反映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进口煤炭被当作“替罪羊”,只是找了个便利的理由罢了。问题在于,到底谁应当对这场价格下跌承担责任呢?是企业、政策,还是市场自身呢?
煤炭行业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新能源发展是必然趋势,传统能源还能维持多久,那些转型煤化工的企业,到底是在探寻出路,还是迈向新的风险,如果煤炭真的被边缘化,那些产能过剩的资源该如何处置,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