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介绍及局限性分析,含政策应用与效果探讨
政策介绍播报编辑
当人们认为总需求非常低,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刺激总需求,这些措施包括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者双管齐下,也就是采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 。
当总需求过高的时候 ,也就是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 ,此时政府应该增加税收 ,或者削减支出 ,以此来抑制总需求 ,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
政府需要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采取行动,逆经济风向行事,仔细斟酌使用扩张性的或者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样的一套经济政策便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局限性播报
编辑
需求管理不太成功,那些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让经济波动变得更加频繁。
长期增长率并不高,这种情况被人们认为是政府只注重短期需求管理所导致的结果 。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持续恶化,这种恶化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货币贬值政策。
菲得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账”局面。
产生原因播报
编辑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实际经济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制约了需求管理作用的发挥,首要的制约作用是时滞,政府认识总需求的变化需要时间,制定政策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也需要时间,其次是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方面不确定性,一方面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另一方面从制定政策开始到实现预定目标的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进而导致最初决策失误,最后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干扰,也可能使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发展
在上述背景下,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许多经济学派在理论上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其中,货币主义率先发起挑战,该学派以货币分析见长。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凯恩斯主义,还包括货币主义。通常情况下,保守的政党会倾向于货币主义,其他的政党则会侧重于应用凯恩斯主义。
目标播报
编辑
充分就业是一个目标,价格稳定是一个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是一个目标,国际收支平衡是一个目标,在封闭经济中,短期内主要是要实现充分就业,还要实现价格稳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