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梦诗获工信部2018年度相关奖学金及荣誉
(按姓氏笔画排序,个人在前,集体在后)于梦诗,是工信部2018年度工信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也是“2018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
6月22日,“2018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扬州大学举办,我校化工学院2015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于梦诗荣获“2018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在本届评选中,“2018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共评选出10名 。3月11日,于梦诗获得了工信部2018年度工信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她是我校本科生,是史上首位获得该奖项特等奖的 。
于梦诗,中共党员,已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继续深造。大学四年里,于梦诗学习成绩优异,在年级321人中排名第1,连续3次荣获国家奖学金,7次获得校特等奖学金,作为本科生,在两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7篇SCI论文,其中1篇进入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总影响因子27.12,达到学校博士生毕业要求,开创了学校本科生科研先例。
2、王泽山、祝榆生、任新民——“最美奋斗者”
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校化工学院教授王泽山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我校杰出校友、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也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入选“最美奋斗者”集体。我校第一杰出校友、“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院士在该群体之中。
王泽山,中共党员,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始终将“强军兴国”当作使命,在火炸药领域用心钻研,创立了“发射装药学”,注重探究科学原理,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转化应用,这三者形成“三位一体”,在废弃火炸药无公害化处理与再利用、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等模块装药等方面,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瓶颈技术,推动中国火炸药研究应用从跟踪仿制进入自主创新和引领发展阶段,为实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以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任新民出生于1915年,逝世于2017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他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一同被称作“航天四老”。他曾参与哈军工的筹建工作,还担任过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的副主任。他谋划建立了我国第一批火箭武器专业,为我国航天事业培育了众多优秀杰出的人才。任老是我国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还主持了我国风云一号C、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等一大批火箭发射任务,他被亲切地誉为中国航天的“总总师”。
祝榆生出生于1918年11月,是重庆巴县人,男性,汉族,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原兵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还是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于2014年去世,享年96岁。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武器试验中,他总是冲在前面排除险情,那时他年仅30岁,却不幸痛失右臂;66岁时,他担任三代坦克总设计师,带领团队攻克重重困难、大胆创新,经过15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从仿研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跨越,使我国主战坦克进入世界先进坦克行列。三代主战坦克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
3、张海玉——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为张海玉(右三)颁发荣誉证书
9月23日,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于东北师范大学召开。开班仪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给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发荣誉证书。全国高校推荐的265人里,仅有10人获得该荣誉。我校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90后”辅导员张海玉在这10人之列。张海玉还是江苏省唯一入选者。
https://img0.baidu.com/it/u=497175943,4317992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张海玉于2015年6月开始参加工作,她先后担任过电光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以及本科2016级辅导员。她在课堂主阵地表现出色,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一等奖,全国仅5个该奖项名额,她是唯一获此奖的辅导员。她在育人方面细致入微,在她所带的年级586名学生中,有98人保研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继续深造,还有200多人次在各类赛事中获奖 。她本人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还获得“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她是我校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典型代表。
4、哈罗德·富克斯——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9月30日,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代表中国政府向来自31个国家的100位获奖专家表达热烈祝贺,我校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所长哈罗德·富克斯教授获此殊荣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一项最高荣誉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里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该奖项自1991年设立,截至目前已有1699位外国专家获得此奖。
哈罗德·富克斯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纳米科技领域专家,是德国科学院院士,是德国工程院院士,还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扫描探针技术、自组装纳米材料、纳米生物体系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2012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加入我校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2017年开始担任该研究所所长。
徐胜元是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曾海波是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翟腾是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11月,科睿唯安公布了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我校自动化学院的徐胜元教授在工程学领域当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的曾海波教授在材料科学领域当选,该学院的翟腾副教授也在材料科学领域当选,这三人当选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其中,徐胜元教授当选,这是他连续第6年获此当选,曾海波教授当选,这是他连续第2年获此当选,翟腾副教授当选,这是他连续第2年获此当选 。
徐胜元是自动化学院的教授,也是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还是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他主要致力于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并且在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现为《of the》杂志编委,《of theofand 》杂志编委,《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编委,《控制与决策》杂志编委等,在国内外多个杂志任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是第五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组专家。
曾海波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的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建了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光电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理论设计、原子制造及应用研究,其中光电领域包括显示、探测、能源方面。发展了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体系,其单篇引用超过1300次。发展了氧化锌蓝色发光跃迁模型,其单篇引用超过1100次。发展了锑烯二维电子材料领域,其单篇引用超过1000次。已发表Adv. Mater.、Comm.等期刊论文300余篇,他引20000余次,H因子75,获Nano.等亮点评论20余次。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中国照明学会“中国LED首创奖”金奖。
翟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的副教授,还是硕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改性以及其在储能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他以储能纳米材料相关项目第五完成人的身份,获得了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2015年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自然科学奖)。自2011年起,总共发表了60余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其中18篇入选ESI - Cited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在Adv. Mater., Nano Lett., Nano, Adv. Mat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6篇论文,还申请了7项专利;截至2019年11月,所发表论文的SCI总引用次数超过10000次,H - index为46 。
6、郭坚——学校首位援疆挂职干部
2017年,郭坚同志得到工信部人教司的选派,他作为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援疆服务 。在挂职兵团质监局时,他参与拟定并下发了多条文件通知,组建了多个巡查暗访小组来开展监督检查,还开展了违规燃煤锅炉的严查整治工作,这为兵团的稳定发展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新成立的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郭坚历经3个月进行调研,编写出了4万余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此报告为兵团整体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
2019年1月,郭坚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延长了一年援疆时间,他作为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被安排到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挂职,担任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展了研究工作,起草了许多与扶持产业健康发展有关的文件,为产学研深度合作牵线搭桥,多方奔走助力成立行业组织,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帮助兵团所属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https://img2.baidu.com/it/u=753463324,43070466&fm=253&fmt=JPEG&app=138&f=JPG?w=663&h=500
黄锦安主讲《电路》课程,该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的选课人数突破了10万 。
在“中国大学MOOC”这个中国最大的MOOC平台上,我校黄锦安老师主讲的《电路》课程,累计选课人数已经突破了10万,单期课程选课人数超过了4万,黄老师被他的学生“粉丝团”笑称为“新晋网红”。
黄锦安老师已年近古稀,从教四十余年来,他将所有教学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课程建设中,从2010年的国家精品课程,到2016年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再到2018年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以及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电路》的出版,黄锦安老师矢志不渝,躬耕于教学研究。2013年,电路课“大班授课、小班辅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电工电子课群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其作为重要支撑,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黄老师关心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每年的青年教师过教学关试讲,他都全程参与,对100多人逐个进行点评指导,通过身体力行来带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成长。
朱绪飞教授带领本科生科研训练团队,让学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尽情飞驰。
朱绪飞老师(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我校化工学院朱绪飞教授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团队,在同学们眼中是“学霸训练营” ,团队中有十余名本科生发表了30余篇SCI论文 ,10余人次获得了工信部创新创业特等奖、一等奖 ,近四年里有3人免试进入北京大学深造 ,5人免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 ,3人免试进入复旦大学 ,10余人免试进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近几年 ,团队获批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 ,发表SCI论文近百篇 ,其中JCR的一区二区论文占70%以上 ,还有两篇ESI高被引论文 。朱绪飞教授曾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的称号,也曾获得“优秀班导师”的称号,还获得过“我最喜爱的导师”的称号,另外还荣获“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称号。
朱绪飞教授有着特别简单的经验,那就是在闪亮的成绩面前,要多替学生着想,帮学生解好科研难题,帮学生解好发展难题,帮学生解好生活难题 。在科研方面,紧紧抓住课堂学习这个基础主阵地,通过团队内“传帮带”的方式,提升本科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在发展方面,重视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定制最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使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转变为成长成才的助力;在生活方面,充当学生的“教授大叔”,主动靠近学生,给予暖心关怀,一个对话中的表情、一份亲手做的饭菜,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团队“家”一样的氛围。
常青藤支教队,是2019年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荣获“最佳实践团队”称号 。
12月,2019第五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结束,该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近千所高校开展。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青藤支教队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团队”称号,全国仅10个名额。辅导员李晓彤老师获评“最佳实践带队教师”。
常青藤支教队秉持“关爱山区,教育为本”的理念,传承“薪火相传,为爱黔行”的社团文化,自2009年起前往贵州省麦博希望小学,此后每年暑期都奔赴贵州山区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那里进行爱心接力,播种希望 。十余年来,常青藤支教队总计选派25支筑梦队伍,287名南理工青年学子赴贵州,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支教活动,教育关爱的足迹遍布贵州山间小镇,身影也遍布贵州山间小镇。支教队员共为2700余名山区孩子带去了16920节课程,这些课程包括科学、文化、兴趣类。支教队员还对840余户学生家庭进行了家庭访问,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志向,助力脱贫攻坚。
“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里的青春之声 。
“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在2016年9月成立,它目前有31名成员,这些成员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10名是党员 。2018年12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该党支部获评2017 - 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获批共青团江苏省委2018年度“江苏省青年学习社”,还获得省部级荣誉6项、校级荣誉8项。
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度新闻,是由党委宣传部征集而来,经过初步筛选,再经专家评议,最后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产生的。南京理工大学2019年度新闻人物,也是由党委宣传部征集而来,经过初步筛选,再经专家评议,最后通过网络投票评选产生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