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12 21:55:09

暴雨天外卖骑手面临诸多难题?顾客催单、平台摩擦咋解决

饿人与骑士

andMen

进入6月以来,全国高温天气频发。

6月24日,东莞遭遇暴雨袭击,一名美团外卖骑手不幸被洪水卷走,幸亏被同在雨中的饿了么骑手及时救起。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尽管两家外卖平台之间存在竞争,但在这次危机中,他们还是携手合作,共同展现了“友谊”的力量。

在昨日,一条关于“深圳即将暂停工作和学校活动”的消息迅速走红网络,这预示着外卖配送员们即将再次面临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刻。

恶劣天气下,

骑手送单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

外卖延迟,真的是骑手的错吗?

消费者、店铺经营者、配送员以及服务平台,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冲突与温情?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我们是否应该选择外卖服务呢?

(注: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真是对兄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雨中顾客催促订单的声音此起彼伏!我这边手头上有五六个订单要处理,而且那个商家还特别有情况,我这边已经卡在这里了,顾客催促了好几次!在这种大雨天,我们当然也不敢开车太快。

小红书上的用户“小飞哥Vlog”是一位摩托车手,每当遭遇倾盆大雨,他的全身便会被雨水彻底浸湿。

雨天里,骑手们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顾客催促订单,雨势如此猛烈,原本就不宽裕的时间更加紧张,这让我们愈发感到焦虑不安。

河南地区近年来遭遇了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和长江流域的旱情。以今年夏季的北京为例,自6月份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不断,出现了两次高温红色预警,以及五个超过40℃的极端高温日。尽管气温有所下降,但紧接着又迎来了暴雨。在这样的恶劣天气条件下,骑手们不得不频繁地在烈日和暴雨中奔波,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外卖订单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上升趋势。央视网报道指出,梁东国,美团外卖华北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由于恶劣天气导致人们出行不便,除了餐品订单增多外,果蔬生鲜以及生活必需品的外卖订单量也显著增加。上海某饿了么站点也表示,随着天气变热,外卖订单量迅速攀升,原本的备单量从8单增加到高峰期的15单。

订单数量众多,即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送餐效率也难以保持日常标准。根据一项研究,在雾霾天气中,每份订单的配送时间平均要比晴朗天气时多出10分钟。老马从事外卖行业已超过三年,在高温天气下,他的跑单速度与平时相差无几,然而,一旦遇到暴雨,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肯定会慢,平时能干两单的时间,下雨天一单都干不成。”

四年前,台风“利奇马”登陆上海,带来了狂风暴雨。在这场暴雨中,一名饿了么外卖配送员在送餐路上趟水前行,不幸触电身亡。同样在暴雨中,美团众包的骑手王力也遭遇了困境,“衣服全湿透了,即便穿上雨衣也无济于事,视线也变得模糊不清。遇到这样的暴雨,只能停下脚步,基本上无法继续前行。”

王力曾在故乡从事外卖配送工作,曾目睹一位电动车骑手遭遇水浸,“当时街道上的积水已至膝盖,那名骑手不幸驶入了一个深坑,电动车瞬间被水淹没。尽管如此,他仍需继续配送食物,身为专职骑手,他无法离线,只能艰难地将电动车推出积水,而且不能启动电机,以免损坏电池。”

https://img1.baidu.com/it/u=3131645879,177931434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89

王力在恶劣天气下很少遭遇催单的情况,然而李科却屡次遇到。同样在北京担任美团骑手的李科,他的手臂上戴着冰袖,脸部因日晒而显得黝黑。“大约有20%的顾客会催促订单,有些人从接单开始就不断发信息、打电话,催促得十分频繁。”李科感到心慌,却无可奈何,“我们只能遵循系统定位,不论催促多少,我们都只能尽力尽快送达。”

服务行业里形形色色的人都能遇到,然而即便是骑手,也会有心情不佳的时候。有些骑手在频繁催促之下感到烦躁,于是会将催单者的订单故意排在最后送达,“我就纵容你这种坏习惯吧”。

若送单未能满足顾客的期望,这并不完全归咎于骑手。商家和平台同样扮演着外卖配送流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科用比喻的方式解释道:假设你手头有五个订单,需要分别前往五个地点去取,然后再送往五个不同的地方,商家所谓的“卡餐”时间几乎被浪费了半天,而且在这期间,还要不断地来回奔波去取送,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路上以及等待用餐上。

“卡餐”

是外卖行业里的“黑话”。

在点餐高峰时段,商家常常面临订单激增的困境,短时间内涌入的订单量巨大。部分商家由于出餐速度较慢,导致外卖骑手在取餐时在此处受阻,停滞不前,无法继续执行后续的取餐和配送任务。

小飞哥曾有一次接了九份订单,事先规划好了送餐路线,却未料到在前往第二家餐厅取餐时遭遇了“爆单”和“卡餐”的情况。两层货架上堆满了十几份外卖。他不得不先去取其他订单的餐食,最终那家餐厅他去了三次才拿到餐,几乎让几个订单错过了最佳送餐时间。

老虎比较谨慎,一两天才会碰到一个催单的顾客,他说得很直接:

如今导航功能如此便捷,鲜少有外卖小哥因路线不熟而延误时间,大多数情况是骑手已抵达餐厅,而商家却未能及时将餐点准备好。

然而,商家们的观点各有不同。位于北京的“百年卤煮”店铺老板表示,每逢暴雨或降雪天气,订单量确实会有所增加,然而却鲜有骑手愿意接单。骑手若长时间未取餐,顾客便会抱怨不止:“怎么这么久还没上餐?再不送来我就要取消了!”尽管如此,作为店主,他本人也感到十分无奈。

店长连在骑手接单之前都不敢制作餐点,一旦无人接单,所有食物都将化为乌有。即便如此,在恶劣天气中,店内每日仍有高达一半的订单被退回,甚至遭遇差评,店长只能默默承受损失,对此也无可奈何。

华东政法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有28%的外卖配送员会出于安全考虑而放弃接取订单;而54%的配送员仍然选择外出送餐,这其中包括了一半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休假,不得不继续工作,而另一半的人则是为了在恶劣天气中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目前,众多骑手纷纷反映,不但往年的“高温补贴”已不复存在,而且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单价普遍下降了大约一元左右。自三年前起,老虎便投身于外卖配送行业。

那时遇到大雨,赚取一千多元毫不费力,一单交易就能赚得二三十元。即便是在日常的高峰时段,平台设定的最低订单价格也是十元,如今哪里还有那样的好机会,现在只有4块6、4块2;而且外卖员数量增多,订单量也相应减少。”

在平台和消费者双方的强大压力之下,骑手与商家被迫处于两难境地,为了争取时间与收入,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冲突。在一条小红书用户发布的视频中,一名骑手对店家显得焦虑不安,“要是不能及时出餐,你就直接把外卖平台给停了算了!这么不停地接单、接单、接单,我们如果去晚了,该怎么向顾客解释呢?”

在视频里,寿司店的机器连续吐出长达近一米的未处理订单,多达近十份,几乎触地。尽管店家并未反驳,但视频标题却透露出他的心声:“送餐员催促不断,我能够感同身受,然而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处境呢?”

实际上,“恶劣天气要不要点外卖”已经不是新鲜话题。

2018年,《奇葩说》第四季的第三期节目,其主题直指:“在恶劣天气下点外卖,我是否犯了错?”节目中,曾担任民生调解记者的董婧发表了她的观点:

恶劣天气下订购外卖,这种愧疚感究竟从何而来呢?在我看来,它源于我花费金钱给他人带来不便。我为何要在这样的天气点外卖呢?是因为我害怕凛冽的风雨无情地击打在我的脸上,或是地震、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直接夺走我的生命。我害怕承受这一切……而选择点外卖,实际上是我将不愿承受的痛苦转嫁给了他人,这便是我感到愧疚的根源。若外卖员不幸受伤,他们无法得到任何保障……每当一位外卖员历经风雨,抵达你家门前,你或许会感慨,真是抱歉,让你承受了这样的辛苦。

https://img0.baidu.com/it/u=845561179,15094237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83

但此番言论也收到了不同的声音:

花钱使别人受罪?

可我只是点了个外卖,怎么还消费出了一个“天理不容”?

此后,“台风天少点外卖”等话题屡次成为热搜。据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表明,高达95.33%的消费者能够容忍因恶劣天气造成的外卖配送延误。同时,在采访中,送餐员普遍反映,大多数顾客通常不会催促订单,也鲜少给予差评,甚至有众多顾客在留言中表达关心,写道:“不必急,路上可以稍慢些”。

余子平时点外卖的频率并不高,然而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她却会优先考虑外卖服务。她从未催促过配送员,因为她认为这样做并无实际意义,“催促他们也无法让配送员把车推到我的前面去。”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她点外卖时总会感到一丝愧疚;她会根据天气的恶劣程度来决定是否下单,比如遇到北京沙尘暴那样的极端天气,她肯定不会点餐;而在其他情况下,她都会在备注中表达歉意,写道:“对不起,对不起,实在不好意思,麻烦您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还给我送外卖。”

春天的气息略有不同,他心想在恶劣天气下叫外卖并无不妥,“因为在这种情境下,购买食材、外出就餐确实颇为不易,这毕竟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然而,他也深知外卖骑手的诸多难处,“给予差评或许会加剧他们的困境,我认为我们应该给予骑手更多的宽容,更多地体谅他们的感受,比如在备注中留下一些温馨的话语。”

然而,许多人的所谓“理解”却走向了极端,转而演化为同情,认为骑手的工作过于辛劳,因而不愿在恶劣天气中向他们下单。然而,从骑手的视角来看,他们似乎并不认为有必要进行这样的“不平则鸣”。

不要把我们写得很可怜,我们并不可怜。”

极端气候往往引发由特殊情况引发的紧张心理,但同情心并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小飞哥曾尝试利用系统漏洞来调和骑手与商家之间的冲突。他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向大家传授他避开午高峰商家断餐的技巧——“了解商家情况,明白哪些菜品出餐迅速,哪些则较慢”,概括来说,“优先选择便当和面条,避免接受炒菜订单”。

恶劣天气下,顾客、商家与外卖员之间的关系紧张,这样的做法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小飞哥不接单,小李哥却总是愿意接。这仿佛是“系统”有意或无意间打造的一个环节,有时会出现不匹配或冲突,从而导致一段不愉快的经历。

所以,极端天气下要不要点外卖,你们觉得呢?

撰文阿毁

新媒体编辑Sissi Hua

校对

排版

制图 新月

先生推荐

租房“贵”族

我在北京月租两万的房子里不敢洗澡

读研悔族

花了几十万的硕士学位,读了个后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暴雨天外卖骑手面临诸多难题?顾客催单、平台摩擦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