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方面原则深刻认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大意义
把握四方面重要原则王江认为,深刻认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有以下几点。其一,这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其二,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其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必然要求。其四,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其五,是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今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召开。此次研讨班首次系统阐述了金融强国。金融强国需基于强大经济基础。要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还要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综合国力。同时要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包括拥有强大的货币。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拥有强大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强大的金融监管。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王江称,要加快补齐我国金融体系短板弱项。迫切需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举措。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卡点堵点。加快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推动我国金融由大变强
王江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把握四方面重要原则。其一,要坚持守正创新。其二,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其三,要坚持系统观念。其四,要坚持稳中求进。
当前 金融领域存在诸多风险隐患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欠佳 金融乱象与腐败问题屡屡出现 金融监管及治理能力较为薄弱 这些都是突出问题 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 必须依据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要求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以此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王江表示。
王江就“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作出解释。他表示,金融体制改革涵盖多个方面,包括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必须切实做好各方面改革的平衡与衔接。要统筹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工作。努力达成最大整体效果。与此同时 要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里 予以定位和谋划 强化金融体制改革同财税 科技 产业 区域 社会等其他相关领域改革的协调衔接 促使各领域改革紧密配合 相互推动 共同进步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
https://img0.baidu.com/it/u=1519783427,374622545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96&h=500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两项重大任务。一项是着力打造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另一项是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两项任务分别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二、第五重大任务。王江觉得,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需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还要持续推动货币、外汇市场改革发展。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建立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健全完善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统计口径和考核评价制度。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
近日出版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辅导百问》)。这本书对一个问题进行了解读。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文章指出,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金融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不够充分有力。一些地区的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偏离了自身定位,治理出现失效。大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较为突出。内外部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
关于金融机构定位,文章提出如下观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做优做强,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小金融机构应减量提质、优化布局,在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强化职能定位,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商业性金融机构无法或难以做好的业务保险、信托、理财、证券等金融机构要专注主业,规范发展。
王江还指出,要在防范风险、强化监管的前提下,推动信托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对于完善监管与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机制。《辅导百问》文章称,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强宏观审慎评估。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引导及激励。完善金融监管规则标准。对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差别化监管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金融机构偏离定位与盲目扩张行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优化股东利润考核机制。优化评级机制。支持金融实现适当利润。健全资本补充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辅导百问》解读了怎样理解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文章指出,科技金融是一种金融模式。它借助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抵押、担保等金融方式及服务。来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发展科技金融,要着重抓好这些方面。其一,加强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其二,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任务的金融支持力度。其三,构建丰富多样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其四,打造科技与金融能够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
强化科技政策性贷款,常态化施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提升在再贷款里的结构占比。构建专门机制,促使商业银行把支持科技创新当作主要政策性业务。对天使投资及专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创业投资机构进一步予以支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与投资机构,拓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渠道。壮大耐心资本,探索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资金等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的考核,采取“长周期”“算总账”等考核办法,带动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文章具体提及。
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https://img0.baidu.com/it/u=2798653751,183567960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8&h=500
《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要依法把所有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要强化监管责任以及问责制度。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
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第四大任务。王江表示,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还要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统筹协调把关的作用。并且要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的作用。
具体而言,涵盖依法把所有金融活动归入监管范畴;全方位强化“五大监管”,使其具备威慑力;明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增进中央与地方监管协作,完善权责匹配、激励相融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问责制度,通过责任追究促使责任落实;构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隔离的“防火墙”等。
《辅导百问》解读了“如何理解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它还解读了“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文章指出,当下我国金融监管存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监管执法不严格,责任落实未到位。央地之间、部门之间监管不协调。监管的精准性、专业性、全面性急需提升。只管理合法的、持牌的,一些领域存在监管空白与短板。对非法金融活动处置责任不清晰,存在推诿现象。
文章指出,需切实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在行为监管方面,要严格规范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与交易行为。严厉整治金融机构排他性安排、恶意低价揽客、违规返费、虚假倒量、利益输送、虚假信息披露等乱象。还要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要及时调适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法。充分运用科技监管手段。加强监管队伍专业性建设。”文章还表示。
王江称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需制定金融法,它是金融领域基本法,要与其他金融法律法规共同构建完备金融法律体系。要不断契合金融发展实践需求,及时推动金融重点领域及新兴领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制度。要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容忍。还要健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法律工具箱
(本报记者张欣对此文亦有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