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农机供需矛盾突出!山东多地如何打破信息壁垒?
记者 孙亚飞 王洪涛 刘涛 黄露玲 王志浩麦收时节又至,目前,山东省内小麦正迎来大规模收割阶段。在农事繁忙之际,供需信息的不匹配导致农机闲置、农户难觅农机的问题长期存在。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引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那么,如何破解农机供需信息之间的障碍呢?我省多个地区已经开展了探索和尝试……
冠县:线上下单网约农机,麦收服务享受“团购价”
6月7日,冠县东古城镇温家庄村,联合收割机在波涛汹涌的麦浪中来回穿行。村民魏喜婷站在自家的田埂旁,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魏喜婷记忆中,往昔的麦收时节,农户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联系收割机,而收割机抵达自家田地的时间并不固定,价格亦时有起伏。然而,今年村里不仅提前为村民们预订了收割机,而且每亩的收割费用也从往年的六七十元降至了45.5元。
魏喜婷所见的这台联合收割机属于“网约农机”类别,小麦收割一结束,紧接着,另一台同样属于“网约农机”的玉米播种机便将在此地启动播种作业。
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么丽萍解释了“网约农机”的操作方式以及价格下降的原因——自今年3月起,冠县推出了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按照需求特点细分为农资采购、农机服务、灌溉服务、植保服务、烘干服务、农产品销售、秸秆综合利用、劳务服务等八大类别,并推出了标准化的服务包。依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时节,各村落收集完毕所需物资信息后,集中上报至乡镇政府,政府再利用平台发布需求信息。需求一旦得到审核批准,供应商便能在“冠县托管”应用程序上注册参与逆向竞标。供应商成功中标后,立即与需求方达成协议,这不仅巩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帮助需求方节省了资金。
往昔麦收季节,农户们急切地寻求我们的帮助,而我们亦迫切地寻找他们。譬如,目前我们仅需一个小时即可完成8.5亩地的收割,然而,若下一客户位于他乡,途中油费便额外增加了成本。如今,我们借助平台直接竞拍本镇上千亩土地,成本得以降低,作业面积也随之扩大,加之农业补贴的考虑,每亩定价45.5元仍能保证盈利。冠县延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温家庄村麦收工作的理事长倪汝尚进行了解释。
https://img1.baidu.com/it/u=2088731774,18192516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72&h=500
当日下午2点35分,冠县崇文街道的1558.39亩土地收割与播种服务项目正式开始拍卖,起拍价为.6元。记者在冠县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的网络拍卖厅观察到,冠县有1家企业以及5家农机合作社纷纷参与竞标,报价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滑。
该平台所公布的起始拍卖价格均基于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崇文街道地处城区边缘,麦田分布较为分散,地块面积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有时收割机行驶未及全程便已到达边界,作业效率低下。这使得农户们难以找到收割机,且费用相较于大面积地块要高出许多,甚至有每亩超过一百多元的实例。陈鹏举副主任注视着屏幕上跳动的价格,半开玩笑地说:“这么多农机企业竞相涌向我们崇文街道,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
拍卖结束,冠县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8轮报价,最终以0.6元每亩的价格成功中标。合同签署后,一台联合收割机开进了崇文街道马寨村的麦田。母为林种植的4亩麦田虽然整齐,但之前她曾支付过每亩70元的收割费用。而现在,每亩的收割费用已经降至54.1元,这比母为林之前所敢想的都要低。
搭建这一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众多农机操作者的热情,促使他们纷纷加入农机合作社或公司,驾驶机械共同参与。么丽萍提到,像冠县德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日所签订的合同,每位农机操作者每亩地可获得的报酬约为52元。此外,那些加入合作社或公司的农机都配备了定位设备,并且与网络平台相连。合作社或公司的负责人只需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便能够实时监控农机手的作业路径,这极大地简化了监督和管理的工作流程。
宁阳:农机共享,一个电话就能招来“老把式”
麦收时节又至。目前,宁阳县超过七十万亩的麦田正逐步进入收割阶段。6月2日,东庄镇坡里村的张敏农户,他的十亩麦田里机器声此起彼伏,57岁的农机手查国新正操控着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一片片沉甸甸的麦穗被切割并脱粒,金黄色的麦粒沿着管道源源不断地落入车厢之中……
过去启动机器时,操作室内总是闷热难耐,尘土弥漫,不得不佩戴护目镜,全副武装,防护周到。而现在,高科技收割机的操作室密封性极佳,配备了空调设施。只要全速运转,收获量增加,个人收入也随之提升。在田间休息的空当,查国新打开了话匣。去年春天,他加入宁阳县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名“农业产业工人”,主要负责合作社的农机操作工作。
张敏提到,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她都习惯通过电话预约合作社的机器,这样做既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大家彼此都认识,若是在犁地时深度不够,她可以直接与合作社沟通。
https://img2.baidu.com/it/u=435547516,19678757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456
农户与农机操作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不匹配现象持续存在。在农事繁忙的季节,一方面,大量农机设备闲置,找不到作业机会;另一方面,众多农户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农机来协助农作。为了解决麦收期间农机供应不足的问题,宁阳县自去年起尝试实施了“共享农机”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具体做法是:由乡镇农机合作社负责,将有意向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操作人员及其农机设备信息进行统一记录。当有农户需要使用农机时,他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预约。合作社则会根据农户的需求进行统一调度和资源配置,从而在县域内建立起一个农机共享的体系。
刘召华曾表示,他的收割机和拖拉机仅在农忙时节派上用场,平时则被闲置一旁。当他外出打工时,还得时刻留意农机保养的事宜。为此,他将这些闲置的农机租给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则负责聘请农机手进行操作,并承担日常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到了去年年底,刘召华成功获得了近万元的农机租赁收益。
在抢种抢收的关键时期,若要素配置不当,便是对农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宁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典辰指出,该县以降低机收损失为目标,推广“共享农机”模式,对农机手、农机和土地的资源配置及收益分配进行了优化,成功破解了农村农机供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今年部分合作社的农机甚至实现了跨市作业。
闲置的农业机械得以高效运作,不仅有助于粮食的丰收入仓,而且为农机操作者开辟了增加收入的途径。
收割完小麦,播种玉米之后,便步入了农事休整期,然而在宁阳,诸如查国新等农机操作的老手们并未闲着。即便是在那仅有的两个月农忙期间,合作社依旧频繁雇佣了三十多位技艺娴熟的农机操作员,他们主要负责秸秆的挑选、分拣、搬运与销售,以及农作物的照料、机械的维护和有机肥料的制造等任务。查文冲,作为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指出,那些技艺娴熟的农机操作人员,在合作社工作一年后,其工资收入可超过五万元。
宁阳县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约170台(套)的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设备,以及50多名农机操作人员。他们负责周边5万亩耕地的粮食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通过降低机械损耗,粮食的平均亩产量比之前提高了大约30公斤。此外,平均每台农机每年还能为机主带来大约6000元的收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