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唐长兴元年马殷立遗嘱定马楚王位兄终弟及传承制的缘由
五代时期后唐长兴元年即930年十一月 湖南割据者楚王马殷即将走到生命尽头 立下关于继承人制度的遗嘱 规定马楚王位传承遵循兄终弟及原则 即遗命诸子兄弟相继 还置剑于祠堂并说 违吾命者戮之马殷为何不采用父子相传的王位继承方式 而是让诸子进行兄弟间的横向传承呢 或许主要原因是他担忧楚国日后出现幼主主政 强臣夺位的情况 马殷在诸子里 没选长子马希振 而是立次子马希声为储 马希声得以被立 并非因其能力 而是因为其母袁德妃是马殷宠妃 子因母贵
雄踞湖南的马楚王国
然而,马希声不是合适的继承者。在还没接班的前一年,马殷让马希声掌管内外诸军事。实际上海马希声掌控着楚国军政大权。割据荆南的高季昌忌惮马楚的能臣高郁。于是他想出一条反间计。他派间谍进入长沙。散布谣言说:“季昌听说楚国重用高郁,非常高兴,认为会让马氏灭亡的一定是高郁。”马希声好像很容易就信了这个低级谣言。他急忙夺走高郁兵权。还假传马殷命令把高郁杀了。那时马殷已老病缠身无法处理事务。所以对儿子的行为没办法。只能哀叹一句“吾荒耄如此,而殺吾勳舊!”
马希声
https://img1.baidu.com/it/u=1327874083,414368152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11
马希声杀掉高郁并非真的中了荆南的反间计。五代乱世,强臣欺凌君主的情况到处都是。他只是除掉父亲时代的实力派大臣罢了。马殷去世后,马希声继承了职位。有意思的是,马希声只继承了父亲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的职位,却没有继承楚王位。他如此收缩低调,可见此人是有见识的。《新五代史》记载马希声“曾听闻梁太祖喜好吃鸡”,他心生羡慕,“于是每天烹制五十只鸡用作膳食”,这种不符合常理逻辑的传闻,毫无采信价值。
长兴三年即932年时 马希声去世 被后唐朝廷追封为衡阳王 其弟马希范继位 马希范继承了马殷之前的所有官爵 后唐清泰元年也就是934年 马希范受封为楚王 依旧恭敬地侍奉中原大朝 后晋天福四年是939年 后晋高祖石敬瑭依照后唐旧例 加封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 规定其“開府承制如殷故事” 马希范似乎完全跳过马希声 直接继承了马殷
天福七年即公元936年十月 马希范于长沙城西北德润门外建造天策府 建造了天策 光政等十六座楼 还有天策 勤政等五座堂 马希范极为热衷帝王排场 天策府修筑得极为奢华 栋宇极为兴盛 户牖栏槛都用金玉装饰 涂壁使用丹砂达数十万斤 地衣方面 春夏用角簟 秋冬用木绵
马楚政权的天策府宝
https://img0.baidu.com/it/u=3944880043,7722813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76&h=500
马氏“天策府”名号源于唐初李世民旧例。马希范便效仿李世民天策府设文学馆、立学士员的做法。他以文士廖光圖、徐仲雅、李皋、拓拔常等十八人为天策府学士。构建了一个兼具幕僚和文学侍从双重性质的班子。马希范本人“好学,善诗”。在他和天策府学士群体推动下。马楚王国出现了文学的短暂繁荣。
在承平时代 马希范作“文治”诸侯 或许还算不错 但处于乱世 本无远略的马希范 却开启了马楚之衰 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评价马希范 称其有颖敏之姿 读书且礼贤下士 天策府群英 近乎西汉梁苑 汉末邺下之选 天策府文学之盛 几乎能与西汉梁苑 汉末建安文学相媲美但是,同时马希范却有致命之弱点“然性刚愎,且奢靡而喜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