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4-27 23:24:52

10月17日对话会:传承发展中非大学校长论坛,促进教育合作

10月17日 第二届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于浙江金华举办 此次对话会是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在2006年基础上的传承与发展 是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精神的重要行动 是进一步促进中非教育合作的关键举措此次对话主题是“共享·创新·引领:面向未来的中非大学合作”。其目的是为多方提供平台。这些多方包括国际与区域组织的教育专家、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大学校长、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等。该平台能用来进行知识分享和政策对话。还能凝聚中非教育共识。进而推动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

会议现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摄

出席的人员有浙江省外事办公室主任顾建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东、非洲大学协会秘书长、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华市副市长李斌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孙晓虎、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及党委副书记邱利民。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进行视频致辞。拍摄者是浙师大融媒体中心的应琳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通过视频进行大会致辞。他表示,中非关系步入新阶段,要共同构建全天候、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高等学校在中非教育合作交流里,是重要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好大学需先有好校长,好校长要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责任担当以及强烈事业心,肩负拓展高水平对外交流、打造“南南”合作高校平台的崇高使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重要倡议。推动中非双方共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中非大学校长们在此次对话会上深入研讨。面向未来的中非大学合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希望中非大学强化顶层设计。希望中非大学做好战略对接。希望中非大学拓宽合作领域。希望中非大学丰富交流方式。希望中非大学着重人文交流。希望中非大学推进文明互鉴。中非大学要携手并进。中非大学需共同努力。为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谱写新篇章。为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作出新贡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通过视频进行致辞。这一画面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的应琳歆拍摄。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在视频致辞里讲,中非是秉持“真实亲诚”理念的好兄弟。并且中非还是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始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处于前列位置。中非合作论坛已然成为中非进行友好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共商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还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教育是进步的基石。非盟把2024年定为“教育主题年”。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构建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是关键力量。面向未来 中非双方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合作 提升教育质量 拓展科研合作领域 促进成果共享 强化人文交流 增进民心相通 推进中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教育部会一如既往支持中非教育交流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浙江省外事办公室主任顾建新进行讲话 。照片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应琳歆拍摄

顾建新在致辞里向出席今日对话会的中非嘉宾表达祝贺。他向长期支持浙江与非洲友好交流及务实合作的各界朋友表示感激。他指出,近些年,在国家领导人关于中非合作重要论述精神引导下,浙江省对非交流合作在高层往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地方与人文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代表。它们扎根非洲展开研究。先后打造了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等一批重点平台。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希望与会的中非大学校长、专家学者。能在对话会中分享各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与经验。探讨加强未来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推动中非高等教育合作获得新发展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东进行讲话。照片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应琳歆拍摄。

https://img1.baidu.com/it/u=1899264659,106472041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26&h=500

舒培冬称,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点与关键推动力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浙江省一直将教育对外开放置于突出位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统筹并提升,全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高地。近年来 浙江省在非洲人才培养方面 取得良好实效 在“走出去”办学方面 取得良好实效 在浙非科研合作等对非高等教育合作方面 取得良好实效 未来 浙江省教育厅会一如既往支持对非教育交流合作 并期待浙江师范大学继续发挥对非高等教育合作引领作用 推进各类对非合作交流项目“提档升级” 高水平高质量打造教育对非合作的浙江范式和浙江经验

非洲大学协会秘书长 发表讲话。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摄

指出,非洲人口极为年轻,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就在非洲,70%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然而,存在一些客观现状制约着非洲发展,比如40%的非洲青年处于失业状态,30%的非洲青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非洲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社会方面,对青年也意义重大。非洲迫切需要战略合作,以此来发展高等教育系统,进而促进非洲整体的发展中国成了非洲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在非洲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国是重要战略伙伴。非洲大学联盟很看重与中国大学在协作和伙伴关系、知识交流、奖学金、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合作。未来会进一步推动中非大学双边交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合作。共同助力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发展。

津巴布韦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进行讲话。拍摄者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的应琳歆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关系步入全新发展阶段。这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以政治平等、团结互助、相互信任、学术交流及文化互动为根基。此为中非交流合作的前提,也是推动支持中非构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大学校长是大学与政府、社会间的桥梁,在连接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时发挥关键作用此次对话会可提升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综合能力。能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与相互学习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作用。可为双方建立新伙伴关系奠定基础。同时。对话会能促使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用创新思维考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还能推动教育系统改革发展

金华市副市长李斌峰发表讲话。浙师大融媒体中心 应琳歆摄

李斌峰称,近些年,金华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分看重对非关系拓展。以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十大伙伴行动”为指引,全面推动对非经贸人文合作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打造了一批中非教育合作“金名片”,进一步叫响了“中非合作看浙江,浙非合作看金华”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借助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高校平台。进一步推动中非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务实合作。推动中非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务实合作。推动中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务实合作。我们还将充分发挥金华对非交流合作优势。推进与非洲在人员互访方面交流合作。推进与非洲在经贸合作方面交流合作。推进与非洲在平台建设方面交流合作。推进与非洲在友城交往方面交流合作。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孙晓虎进行讲话。照片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应琳歆拍摄。

孙晓虎称,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首要资源。它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还是“和平、团结、繁荣、自强的新非洲”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教师教育合作是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潜在的拓展领域。浙江师范大学在推进中非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全力以赴。奋勇向前。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中非教师教育交流与合作要紧密贴合国际教师教育最新发展动态。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要以《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 - 2027)》等重要政策为蓝图。力争达成高质量发展。愿各方提高认识站位。强化合作使命。加强政策对话。精准对接需求。善用数字资源。赋能教师教育。总结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在教师队伍建设、优质资源开放、平台应用共享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人民共享教育文明成果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进行讲话。照片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应琳歆拍摄。

https://img2.baidu.com/it/u=2451139602,170575203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1&h=500

蒋云良代表浙师大欢迎与会领导、中非大学校长以及专家学者。他指出,过去30多年间,浙江师范大学亲身经历、积极践行了中非合作持续深入、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稳步推进的过程。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指导下,在中非各兄弟院校大力支持下,浙师大凭借深耕非洲研究特色,全力服务中非合作,有力推动了学校发展。该论坛取得了良好成效浙师大是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参与者。它是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承担单位,也是“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浙师大愿借此次对话会召开的契机,与中非各高校共建面向未来的中非知识分享平台。还要共建面向未来的中非政策对话平台。以此推动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未来 浙师大要进一步扩大与非洲的高等教育合作 还要深化这种合作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要适应非洲发展趋势 也要适应中非合作需求 致力于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研究探索 致力于加大对中非和南南合作的研究探索 为中非合作增添动力 助力共同构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林一钢主持开幕式时称,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获历史性成果,中非携手迈入新时代。此次中非大学校长对话会,是落实峰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立足中非实践的重要平台,能加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 浙师大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党委副书记邱利民作主旨报告 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校长Omgba作主旨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苏森作主旨报告 布隆迪基特加综合理工大学校长Silas作主旨报告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作主旨报告 津巴布韦马尼卡兰国立应用科学大学校长作主旨报告 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部委员会主任、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作主旨报告 共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邱利民发表讲话,此时邱利民主持行政工作,同时他还是党委副书记。照片由浙师大融媒体中心的应琳歆拍摄

邱利民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是“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浙师实践”。他表示,浙师大经历了中非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浙师大也是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扎实推进的见证者。我们对非合作交流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初得以兴起。在2010年之后走向兴盛。在“探索期”“创业期”和“兴盛期”。浙师大积极主动参与对非交流。与各层级政府部门展开联动。打造出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对非合作品牌在对非合作进程里 我们锁定“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发展合作”这两大命题 借助系统搭建校内对非工作协同体系 倾力打造高水平非洲人才培养体系 开创以“非洲区域国别学”为引领的学术体系 构建出国际协同 校地协同 校内协同良性互动的对非工作格局面向未来,浙师大正处于全面建成特色鲜明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我们怀揣着三个方面的愿景。其一,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非洲区域国别学科高地。其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非洲各领域人才培养地。其三,构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非洲研究学术思想策源地。接下来 浙师大要推出更多保障举措 助力学者深入非洲 开展沉浸式田野调查 深入知晓当地历史地理 社情民意 政经结构 对外关系等 激励学者凭借甘坐冷板凳的定力 推动知识创新 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 构建原创 自主的知识体系

Omgba作主旨报告,题目是“深化中非高校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中国是领先且强大的合作伙伴。中国经验为我们指明方向。中国经验还为我们提供专业知识与有力支持。认识和借鉴中国在全球学术及科研领域的经验与成就,对提升我们各自的大学体系很关键。对提升整体的大学发展也至关重要。非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进步。非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进步。非洲发展还依靠科学研究进步。所以我们身为大学领导者。应为非洲未来担负重要责任浙师大和非洲大学有合作,这是个很好的例子。浙师大持续推动相关合作项目与计划,助力非洲大学发展。还举办诸多论坛、研讨会,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中非友谊与持续对话。浙师大的对非研究堪称中国大学典范希望参会的非洲教育官员能抓住这次良机。希望参会的非洲大学校长们能抓住这次良机。共同推动非洲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加强中非知识共享。携手共建更美好的未来。

苏森作主旨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北京邮电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他称,近几年,北京邮电大学充分借助学校在信息领域的人才优势。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是关于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梳理出9个知识领域。接着梳理出311个知识单元。然后梳理出933个知识点。确定了1250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上传了25000余份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作业、科学文献等。还上传了3600余个实训项目。这些电子资源内容丰富、质量上乘。能够与海内外高校共建共享。二是推出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由大模型赋能,中文名是“马上”,英文名是“马歇尔”。它有效解决了教师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显著提升了大模型答疑的准确率。有力支撑了学校的有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形成了辅助教学平台,其特点包括图谱化知识体系、多样化学习体验、个性化资源推荐、大模型助教截至2024年9月10日,北京邮电大学有300多名教师加入“马上”教学实验群。基于“马上”开设了180余门实验课程。近1万师生使用这些课程。人工智能回答近10万多次。“马上”已在100多所高校推广使用。北京邮电大学希望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方面,与非洲大学共建共享。

Silas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是“中非大学教育合作赋能下一代”。他指出,回顾往昔,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或曾面临各类问题,像政治不稳定、种族冲突、经济限制等。这些挑战能靠中非大学间合作、共享、创新来解决或缓解,进而为下一代谋得光明未来布隆迪是东非的内陆小国。其基础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中学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高等教育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教育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至关重要。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合作至关重要。加强合作伙伴关系。能推动课程改革。能增加教育投资。能营造更具活力的教育环境。从布隆迪高等教育实际状况来讲 入学率较低 教育资源欠缺 教学设施不够 科研条件受限 这些挑战 与非洲其他发展中国家 存在共性我们提议搭建科研伙伴关系。以此推动与中非大学的学术交流。强化发展中国家大学建设。像改进教学基础设施。更新计算机实验室设备。提供教师能力培训等。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师生互访。举办更多领导力创新及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讨会、培训等中非之间存在差异。这差异并非障碍。而是通往更深理解的桥梁。也是通向共同成长的桥梁。借助对话会这类活动。我们能够跨越共同挑战。为下一代铺就更光明的未来。铺就更充满希望的未来

陈革作主旨报告。报告主题是“东华大学对非数字教育实践分享”。他称,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过多年建设。该校已建成素质教育的资源保障体系在硬件环境方面,学校搭建了录云录播平台。还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也打造了设备管控平台。另外设有在线督导平台。以及教务系统线上管理一体化在线服务窗口等。在数字教学领域,达成了云录播功能。达成了网络全覆盖。建成了互动智慧教室。还建成了录课智慧教室等。在跨校远程共享方面,学校同中国西部高校打造了虚拟教研室。打造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举办了国际研修班。培养了超1万名纺织人才。成立了世界纺织大学联盟。推动了国际纺织教育。建立了职业教育基地。建立了中非素质教育中心等。今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 学校向莫伊大学捐赠电化教室设施 搭建智慧教室 提升其信息化教育水平 学校与肯尼亚开放大学共同发起设立中非素质教育区域合作中心 这标志着中非素质教育国际合作开启新篇章 东华大学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和研究成果 为中非教育合作树立了典范

作主旨报告,题目是“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创新与现代化”。他称,数字化可为大学治理转型赋予能量,能提升工作效率,简化行政流程,让教职员工更专注重大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有巨大应用前景,能推动整个教育系统加速创新与现代化进程。另外,要加强跨国合作与知识交流。在科学教育合作领域,应着重关注中非科学合作,推动创新型人才培育。在联合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范畴,要于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携手发力。在构建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加深合作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促使共同繁荣与发展。增强教育实践与研究发展,要创新改进教育实践。要共享优质实践资源。通过合作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非洲70%人口是年轻人。应聚焦青年合作。他们是中非合作未来。为青年学者赋能很关键此次对话意味着中非教育合作登上了新高度。期望在探讨交流期间,双方能够识别挑战。能够创造机会。能够共商策略。进而共同达成更高水平的未来。共同达成更高质量的未来。

刘鸿武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是“立足中非携手现代化需要推进中非大学合作机制创新”。刘鸿武结合自身求学经历、研究历程等。他说自己是在中非大学间行走的研究者。他不是只做理论研究。他是中非教育合作的实践者、行动者。他分享了推动中非合作交流中的成果和体会。还提出了十个方面意见首先,中非大学合作是中非合作的根基。中非人口总计达28亿,强化中非高等教育合作是重中之重。其次,中非大学合作需长久坚守,要一代接一代持续推进。最后,中非大学合作务必借助高校与高校、专业与专业、点对点的形式开展合作,达成学校结对、学院结对、专业结对,进而加强学科的联合共建第四,中非大学合作应重视中非学者间合作,尤其是大学教授间的深度合作。第五,中非大学合作需加大力度派遣中国学生前往非洲国家留学。第六,中非大学合作必须与中非双方发展合作、中非携手现代化、中非战略合作深度融合。第七,中非大学合作要搭建更多实体性平台。要建立中非大学合作机制。要在这方面展开更多探索。第八,中国教育学学科须加强亚非拉国家研究。要加强南方国家研究。要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研究。第九,做好中非大学合作,中方要深入研究非洲。要懂得非洲。要把非洲国别情况研究清楚第十 要发挥教育推动中非合作的作用 把中非教育合作放在中非关系大背景下 进行把握 进行研究

此次对话会设置了3个平行论坛。这3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5个主题进行现场交流。这5个主题是“数字赋能大学治理变革与教育资源共享”“中非科学教育协同促拔尖人才培养”“深化中非高校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扎根教育实践深化中非研究者协同发展”“青年学者共话未来中非教育高水平合作”50 余名非洲学者作了主题报告。50 余名非洲留学博士生作了主题报告。50 余名非洲学者与现场中非学者专家进行讨论。50 余名非洲留学博士生与现场中非学者专家进行讨论。

此次对话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承办。浙江省外事办、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幕式。浙师大办公室、国际处、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幕式。200余名中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负责人参加开幕式。200余名大学校长参加开幕式。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200余名非洲留学生参加开幕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月17日对话会:传承发展中非大学校长论坛,促进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