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7 天前

子铭要转学去新加坡?那些课堂上的趣事怎能不让人怀念

文:苗旭峰

春天来临,子铭即将前往新加坡转学。这一消息一经确认,我心中不禁久久萦绕着不舍之情。实在是不舍啊!——那个身形结实、稳重可靠的小男孩,难道真的要告别五2班了吗?

我仿佛察觉到他的身影,依旧坐在那里,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正专注地凝视着老师,他端坐的姿态显得格外端正。当我转过头时,却发现他正与邻座窃窃私语。我投去一个警示的眼神,他立刻挺直了脊背,紧闭了嘴唇,那紧绷的神情,显得格外严肃。我缓缓地、轻柔地呼唤:“子铭……”他立刻明白我将对他进行处罚。他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指向紧抿的嘴唇,口中发出“吚吚呜呜”的声音,同时用手势表达:“我已悔过,现已顿悟成佛!求你宽恕我吧?”每当这时,教室里总会爆发出轻松的笑声,我也随之笑出声来,接着用肢体语言提醒同学们:“大家注意听讲哦!”

子铭在课堂上,给人的印象是似乎不够专注。他有时会做一些小动作,有时还会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一旦某个话题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便会立刻双眼放光,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常常说出令人惊叹的话语。他那思维之缜密、考虑之周全,简直就像一个成熟的小大人!你会不禁感到惊讶:这难道还是一个孩子吗?他的思维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频繁的经历之后,你便会领悟到:他并非是注意力分散,而是他更倾向于依照自己的步调去思索问题。

这个判断,在我跟子铭妈妈的沟通中也得到了证实。

子铭的母亲从事餐饮行业。在假期期间,她加盟的店铺正在进行装修,于是向子铭寻求意见。子铭踏入那杂乱无章的施工现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他的母亲则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家店铺正是按照子铭的想法来装修的。”子铭的母亲笑着说道。

子铭妈妈表示,她通过实际行动向孩子展示,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他的观点会受到重视。这样的做法激励他关注现实生活,思考问题时始终贴近实际。她接着说,子铭在新加坡读三年级时,那里的食堂被称为食阁。在食阁用餐时,他会仔细观察那里的布局,因此对于我国内餐饮店的装修设计,他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子铭的妈妈则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地领悟并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念。

让我简单提及一下子铭的父母。铭爸爸来自福建三明,而子铭的妈妈则是东北人士。这对80后的年轻夫妇,分别来自遥远的天涯和海角,带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走到了一起。子铭的妈妈在22岁时来到了厦门,一边工作一边求学,之后投身于服装生意,这一行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如今,她已转型进入餐饮行业。子铭的母亲谦逊地称自己只是“经营着一些小本生意”,然而实际上,她却是一家接一家地开设加盟店。令人觉得有趣的是,子铭的父亲并不涉足餐饮行业,他从事着其他类型的生意。这对夫妇的关系,正如厦门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所描绘的那样:“根,紧紧扎根于大地;叶,轻轻触碰在云端。每当一阵微风拂过,我们都会彼此致以问候。”

子铭的妈妈经常将自身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体会转化为教育资源,传授给子铭。她讲述创业时如何把握时机,如何设立宏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还分享了自己购买第一部车和第一套房产的经历,以及如何立德立行,成就大企业……同时,她也擅长磨砺孩子的品格。她对子铭说:“我们父母都是来自农村,凭借双手创造了现在的一切。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从不屈服,也从未放弃做人的纯朴与善良。”父母为你搭建了更优越的舞台,难道你竟会输给我们吗?子铭态度坚决地晃动着头:“妈妈,我可不会轻易认输。”

子铭的妈妈极为重视培养子铭的社会实践技能,她带着孩子走遍了大江南北,历经了无数旅途,其中包括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深入不同家庭。“我们曾踏入过繁华都市的喧嚣街市,也曾探访过偏僻山区中那些一贫如洗的贫困家庭。我希望孩子能够明白,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那些见多识广的孩子,身上会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既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又能充满热情,胸怀宽广,懂得宽容。

子铭与任何人都能融洽相处。他平日里不主动生事,一旦遭遇挑衅,他绝不会任人欺凌。他的父亲自小便教导他:“不要主动招惹是非,若是有人冒犯你,就要让他知道厉害。”在子铭身上,很少看到他萎靡不振或压抑的样子。他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充满活力,精神焕发,胸怀宽广,待人宽容,不拘小节。

https://img2.baidu.com/it/u=3677844764,378852089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157

凝视着他,我心中常常涌起一股敬意:那些孩子,他分明是来充当老师的角色。

然而,每当收作业的时刻来临,子铭的真实水平便显露无遗。原来,子铭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基础并未扎实,加之三年级时在新加坡就读,与国内的孩子相比,他的书写能力显得尤为薄弱。我曾不止一次地陪伴他补写作业,同样不止一次地焦急地催促:怎么这么慢吞吞的?这孩子分明是个天才,但究竟何时能奋发向前呢?年终之际,我赠予他一个寓意成长的汉字:健!我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话鼓舞他,又问他:“若不挑战自我,你又怎会知晓自己的卓越?”我的期望中蕴含着一份迫切,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这份情感。

令人惊讶的是,假期过后,子铭竟然变得如此坚韧不拔,完全符合“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古训!

子铭的妈妈向我透露,子铭在秋季将面临新加坡政府小学的入学考试,为了克服语言难关,他必须掌握6000个词汇。这6000个词汇意味着什么?它等同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水平。为了攻克单词难关,子铭将6000个单词分配至四个月中,每日再进一步细化学习计划。目前,他每日投入学习60个新单词,这样算来,每月能掌握大约1600个单词。若此学习节奏持续至七月,子铭便能完成6000个单词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他还需要学习语法、英语阅读以及写作。

目标的鼓舞下,子铭的斗志何其强烈?据子铭妈妈所述,他每天清晨6点40分便起床,睁开双眼便投入到学习中,直至晚上22点30分。除了必要的三餐和体育锻炼,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阅读、背诵和测试单词上。

子铭的假期学习表

子铭的父母对于他如此繁重的学习负担感到十分担忧。子铭的母亲表示,若要考新加坡的学校,持有香港或东南亚国籍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多优势,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英语。子铭的表哥目前在新加坡留学,他通过电话告知子铭,受疫情的影响,中国学生前往新加坡或许需要满足一些较为严格的额外要求。这一切让子铭的母亲开始犹豫:“子铭,如果你觉得难以坚持,那就不要这样拼命了!”在国内上学也挺好,就是考新加坡政府小学,也有三次机会呢!”

子铭的决心毫不动摇,首先,他坚决不打算在国内接受教育,他觉得新加坡的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国民的文明素养更高,而且更具吸引力;其次,他立志要一次性通过考试,一鼓作气,气势如虎;再者,新加坡也有高考,但那里的竞争同样激烈,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桥面会宽一些;一旦过了桥,眼前的风景也会更加迷人。若能成功考入我国政府直属的高中,那么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或南洋理工大学的几率便能达到25%。这两所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仅次于清华北大。然而,在我国,究竟哪所高中能够拥有如此之高的升学率呢?

子铭的妈妈在电话中说道:“孩子如此执着,作为母亲,我应当摒弃犹豫和怀疑,选择与他并肩前行,给予他鼓励,不断探索,竭尽所能唤醒他体内最大的潜能。”

挂掉电话之后,我沉思了好久。万千感慨,一时难以说清。

近年来,子女教育问题愈发受到家长的广泛关注,然而,究竟如何进行教育呢?众多家长将焦点集中在孩子的智力潜能挖掘上,期盼他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或者传授给他们一些表面的知识,然而,这些技术性的内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可谓微不足道。实际上,孩子的教育,本质上考验的是家长的底蕴。父母的一生都将融入孩子的教育过程之中。每个孩子不都是站在父母的臂膀上,向世界张望的吗?那些杰出的父母,他们坚持不懈地塑造自己,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他们为子女提供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子铭的妈妈,真可以称作是现代的孟母。

子铭的母亲对我的劳动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子铭的父母原本是出身贫寒的农村孩子,凭借双手白手起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样的奋斗历程无疑对子铭产生了启发:“劳动能够创造一切”!子铭曾向母亲询问:“如果我去了新加坡,你打算如何想念我?”——因为在此之前,子铭在新加坡求学时,母亲曾一个月内飞往新加坡一次探望她,后来甚至决定将孩子接回国内。子铭对此记忆犹新。妈妈沉思片刻后说道:“妈妈拥有双手双脚和智慧,只要有劳动能力,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给自足。比如说,在新加坡开设一家店铺。”子铭的妈妈用这样形象而具体的方式阐述了劳动的价值,这也难怪子铭在集体劳动中总是全力以赴。我之前以为他只是天生善良。现在我才领悟到,子铭之所以热爱劳动,或许是在耳濡目染中领悟到了:美好的生活是由劳动所创造的!

子铭妈妈在校运动会上组织孩子们预赛

https://img1.baidu.com/it/u=1824091374,124483747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2141

此外,还有品德培养。子铭的妈妈身为五二班家委会的负责人,在过去半年里,她与家委成员们默默奉献,为班级付出了诸多辛勤努力。博饼节时,她精心布置教室;校运会期间,她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元旦节,她购买礼品……不胜枚举!苗老师将这些点滴都牢记在心。子铭妈妈时常教导子铭,吃点亏并无大碍,乐于助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他人常认为你一味地付出显得有些愚蠢,然而你却认为,只要在助人时感到快乐,便已足够。成为善良之人,行善举,其价值远胜于金钱。孩子的理想情怀、爱与善良的力量,在劳动中得以体现和升华,他们逐渐学会了理解与关爱他人,培养了合作精神,以及一系列美好的品质。

子铭,他拥有惊人的能量,这一点我深信不疑。然而,曾经我为了如何挖掘他的潜能而绞尽脑汁,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不过,要想推动他的成长,关键在于找到那个微不足道的触发点——明确的目标。他并非缺乏学习的热情,只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他的勤奋程度将远超想象,简直能自发地奋发向前!一个孩子最大的潜力,往往只有在面对自己最理想的目标时才能充分释放。《大学》中提到:“懂得适可而止,方能心有所依,心有所依,方能心境平和,心境平和,方能心绪安宁,心绪安宁,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获得真知。”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贴在子铭案头多年的《好孩子公约》

子铭内心深处所接受的是生活的教诲,这让我开始反思:在这半年的相处过程中,我是否给子铭——以及其他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思考?我是否仅仅传授了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启发?我是否展现出了某些优秀的品质,让他们从中获得了动力和力量?我是否说过哪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话语,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我曾否默默给予他们关注,助其摆脱困境?——若非如此,我的教育显得多么无力!

子铭的母亲表示,子铭对与苗老师共度的时光充满感激,对与同学们共度的时光倍感珍惜,每逢寒暑假必定会回来探望苗老师——这让我心情舒畅。

子铭,即将面临考试,苗老师在离别之际,语重心长地提醒你:无论你身处何方,你始终是五二班的一份子。了解到你这段时间备考的辛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为你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坚信怀揣成长梦想的人,必将得到神力的加持,全世界都将为他铺就道路!同时,我们也相信,每一个挑战背后,都蕴藏着人生的宝贵礼物。

后记:

完成文章后,子铭的妈妈将它朗读给了子铭。听完之后,子铭一脸认真地对妈妈说道:“妈妈,苗老师说我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从今往后,每周日的两小时手机时间,我将不再沉迷于游戏,而是改为阅读小说,这样就能避免星期一综合症了!”子铭就是这样一位孩子,他并不擅长用华丽的辞藻表达,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子铭昨晚请求母亲次日六点钟唤醒他背诵单词,然而母亲直至七点钟才将他叫醒,他起床后抱怨道:“怎么这么晚才叫醒我!不是约定六点就起床的吗?”

亲爱的朋友们,感谢您翻阅这篇文字,它的背后承载着一位11岁小男孩以及39个孩子们的殷切期盼!阅读完毕后,请别忘了点击“在看”,别忘了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和分享给更多的人。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鼓励,那是他们成长的宝贵滋养!

点击可看:

班级人物志 1

班级人物志 2 |

班级人物志 3 | 陈思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子铭要转学去新加坡?那些课堂上的趣事怎能不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