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创富百人榜出炉!这些老板究竟有多壕?
近期,由新财富杂志推出的《2020年深圳创富百人榜》榜单正式对外公布。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深圳的老板们到底有多壕”?
图源:新财富
那些熟悉的身影在榜单上依旧占据着大量位置。深圳的“鹅厂”掌门人马化腾继续稳坐首富之位,其财富已高达3970.54亿元;紧随其后的是恒大的许家印,财富总额为1980.99亿元;而顺丰的王卫也名列前茅,财富达到了1928.8亿元。除此之外,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大疆创新的王滔、华为的任正非等人。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熟悉的品牌和一个陌生的名字扑入眼帘:
聂云宸,作为喜茶的创始人,其财富总额高达40.92亿元,位列榜单第81位。值得注意的是,他是该榜单中唯一一位来自餐饮行业的创业者。此外,这位出生于1991年的年轻创业者,今年刚好29岁。
图源:新财富
29岁,跻身于五十岁左右的成功人士行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人不仅财富丰厚,而且容貌出众。
图源:天眼查
消息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表示,聂云宸怕不是拿到了霸道总裁的剧本吧~
图源:新浪微博
也有同龄人,感伤“同龄人正在抛弃我~”
当然,更多人感叹,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
图源:新浪微博
而这个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喜茶,作为网红茶领域的鼻祖,聂云宸凭借其精心研发的多款创新饮品,在这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创佳绩,业绩如同芝麻开花一般,步步高升。
专科毕业,手机店起家
赚得第一桶金——20万元
https://img0.baidu.com/it/u=2047968129,304963557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61&h=475
令人惊讶的是,聂云宸年仅29岁,然而今年已经是他在创业道路上迈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刻了。
1991年,聂云宸在江西的一个工程师家庭中诞生,他的双亲均为监理工程师。进入初中阶段,聂云宸随父母迁至广东江门定居,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在求学期间,他曾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学院修读行政管理专业。
在工程师家庭严格的环境中,聂云宸的生活轨迹本应遵循既定规则,井然有序。但聂云宸却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求学期间,他心中便种下了创业的种子。到了2010年,大学毕业后仅19岁的聂云宸,毅然决然地将心中的想法付诸行动。
聂云宸的初次创业经历是开设了一家手机零售店。那一年,恰逢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跨时代的4G技术问世、谷歌安卓系统逐渐崭露头角、小米公司也崭新启航......
聂云宸的手机店由于地处偏僻,市场竞争激烈,鲜有人光顾,经营状况不佳。恰逢此时,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携带流氓软件的山寨手机,众多用户急需刷机。聂云宸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果断抓住了这一商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提供全部刷机服务,并且实行免费!
顾客未能光临,并非他的过失,而是我们之过,未能让他了解我们的存在。如今,他得以享受免费服务,未来或许有望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聂云宸事后这样说道。
这分明就是互联网思维在发挥作用!果不其然,顾客数量逐渐增多,其中一些顾客甚至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自然而然地开始关照手机店的生意,购买手机壳、数据线等配件。这些配件无需售后服务、消费频率高、毛利率也高,为聂云宸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利润。
就这样,聂云宸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万元。
2011年之际,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行业迅猛发展,网购对传统实体店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聂云宸的移动电话店无法继续经营。
“转战”茶饮,一路狂奔
偶然间,聂云宸洞察到了茶饮行业的潜力。他深信,茶这一承载着悠久中华文化的饮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茶饮市场前景广阔,其扩展性自古代延续至今,并将继续至未来。
经过深思熟虑,2011年,聂云宸下定决心开设属于自己的茶饮店。在此之前,他投入了180余日的时间进行产品研发。半年时光飞逝,聂云宸带着20万元资金,成功开设了第一家店铺。当时,他一人身兼数职,既是老板也是员工,独自承担了店面装修、菜单设计、产品调配等工作。
开业前夕的三天里,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顾客。然而,第四天开始,生意急剧下滑,尽管顾客口头上称赞产品优质,却纷纷转向其他店铺,最糟糕的时候一天仅收入几十元。现实迫使聂云宸不得不调整研发方向,改进产品。这个过程异常艰难,聂云宸不断结合顾客反馈,一杯接一杯地改良产品。当时,他甚至每天在微博上搜索众多茶饮品牌的消费评价,试图从中找到改进的方向。
半年之后,他们成功推出了喜茶的核心产品——芝士茶。这一产品标志着新的开端。随着喜茶进军广深市场,芝士茶迅速在业界流行开来,并引发了“新式茶饮”的狂潮。尽管其他品牌纷纷跟进,但喜茶并未放松,相继推出了如满杯水果茶、季节限定系列等产品,同样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聂云宸在创业之初便遭遇了不少挫折,店铺刚开始有所起色,却又不幸碰上了新的难题。他的商标被人盗用了,尽管他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并及时提交了商标注册申请,但经过四年的漫长等待,最终还是被无情地驳回了。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名字是其核心所在,商标被盗用意味着他过去四年多的努力瞬间化为乌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随着喜茶店铺数量增至五十家,IDG资本结识了聂云宸,同年八月份,喜茶成功吸引了IDG资本及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的关注,并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聂云宸获得输血后,其阵势愈发猛烈;喜茶加快了门店扩张的脚步,并在2017年春晚上投入巨资进行宣传,趁势全面进军全国市场。到了2018年,喜茶的动作更加频繁,接连完成了4亿融资、推出了“喜茶GO”项目以及实施了特色营销策略等。
知名投资者认为,喜茶堪称一匹“黑马”,其发展势头和品牌底蕴远超外界预期,其基础技能的扎实程度更是出乎意料。投资喜茶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对其创始人聂云宸自始至终对产品研发的专注态度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表示认可。
2019年,聂云宸成功跻身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精英榜单,这一成就充分彰显了他的卓越才能。
精益求精
https://img2.baidu.com/it/u=3589422525,35384282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78&h=500
如同所有创业者都共有的紧迫感,聂云宸在获得融资之后并未有所懈怠。他持续地向外界展示他的茶饮愿景:他渴望年轻人能够悠闲地坐下,细细品味茶香,同时享受到既健康又时尚的茶饮。
在古代,茶文化承载着一种实用价值,它是文人骚客激发创意的源泉。聂云宸在创业阶段,同样需要借助灵感来开发众多新品,并且,禅与茶在古代便有着紧密的联系。鉴于此,喜茶精心打造了一套现代风格的视觉识别系统,其核心理念贯穿始终,传递着“灵感与禅意”,并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
聂云宸回想起创业之初,正是凭借口碑传播的力量,分店得以一家家开设。这主要得益于对产品持续进行升级改进,以及对供应链的精心雕琢,最终研制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茶饮。
为确保饮品风味的一致性,聂云宸在挑选喜茶原料时坚持独到的方法,致力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专属体验。举例来说,喜茶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便实行定制化,并非选用市面上常见的茶叶,而是从源头出发,依据自身需求和创意,委托专业工厂进行定制化茶叶的生产。
喜茶设有两个部门致力于消费者研究,其中市场部门负责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分析门店的销售数据来洞察消费趋势;而客服部门则专注于消费者评价的解析,从客户的负面反馈中探寻消费动向。
客服部门深入剖析了顾客的评价内容,尤其是那些不太满意的反馈。他们详细调查了当天的投诉情况、网络上的相关评论、喜茶在大众点评平台上的具体评分,以及公众表达出的正面和负面意见,还有顾客提出的具体建议等等。
他们不仅搜集自身产品的用户评价,而且还会审视其他茶饮品牌的用户反馈,力求挖掘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客服部门每周都会将分析后的报告提交给首席执行官,这份报告因而成为研发和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这是一种“笨”办法。但往往“笨”办法最有效。
追求卓越
聂云宸直言,昔日公司为求生存,对成本严格把控,诸多事务不得不舍弃或推迟。然而,在获得IDG资本一亿元的投资之后,公司终于敢于大胆拓展,着手实施更多项目。这包括创建培训学校、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以及加快新店的开业步伐。
常言道,人一旦成名,猪若是长得肥壮,便容易遭遇麻烦。随着喜茶的扩张,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诸如雇佣黄牛排队、卫生状况堪忧、糖分含量超标等问题,让喜茶屡次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聂云宸起初对排队感到愉悦,因为他认为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他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排队给他带来了困扰。在多次采访中,聂云宸坦言从未考虑过采用饥饿营销或雇佣人排队,他希望每个人都能购买他的产品,而不仅仅是少数人。
聂云宸回忆道,每当喜茶踏入一座城市,总会出现排队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它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难以立即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逐渐减少。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地分店的数量增多,供应能力得到了提升,顾客不再集中在单一地点。
为了缓解排队现象,聂云宸曾采纳他人提议,计划推出网络预约服务,然而,最终却不得不放弃此计划。原因在于,实体店的产能存在极限,一旦线上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便会影响到实体店顾客的购物体验。此外,他还尝试过实施“限购”措施来遏制黄牛,但这种做法同样可能对那些真正有购买需求的顾客造成伤害。
自创业至今,聂云宸坦言自己最担忧的是抹去各种可能性。他并不想刻意模仿他人,因为喜茶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潜力,对喜茶来说,它所追求的始终是创新而非模仿。若要对这六年的创业历程进行概括,那么喜茶便是“创意×卓越”的代名词。聂云宸渴望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并且将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众多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执行任务时往往中途放弃,这是由于他们总是涌现出新的构思;倘若团队拥有超凡的能力却缺乏灵感,那么他们很可能沦为一个平庸的狼性集体。
资料来源于财经人物第一线、创业邦、餐饮老板内参、21世纪商业评论以及硕士博士圈,由Helen负责编辑整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