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4-26 15:59:12

张艺谋谈创作动力与时代关系:从一秒钟到十三邀的深度对话

几部影片遭受质疑之后,张艺谋带着《一秒钟》重新回到了影迷的视野。他证明了自己对待电影很认真,并且持续思考对他那代人重要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于创作动力的来源以及电影和时代的关系,张艺谋在《十三邀》中有所提及。今日的推文,是《十三邀》书中许知远对张艺谋的人物侧写以及他们的对话。

4 年的时间,经历了 52 场对话,许知远凭借一档访谈节目——《十三邀》,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里重新构建起了对话的精神。如今,这些对话将会以四卷本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许知远为《十三邀》的 52 位嘉宾分别撰写了人物侧写,单读将会依次刊发许知远所写的这些文字。

我不是一个才华型的导演,

我是一个用功型的导演

对谈:许知远、张艺谋

许知远询问:你在个人身份方面曾有过哪些极为重要的困惑呢?如今你还处于困惑的状态吗?

张艺谋表示自己并不困惑,只是有很多次感到庆幸。他的两个弟弟是退休工人,他当年的伙伴也都退休了,并且都是普通工人退休。他自己原本在工厂待了七年,家庭出身也不好,没有机遇。如果没有各种偶然性,就不会有他。他常常回想,如果当年不是这样,不是那样,自己会做什么,自己会是谁呢?他认为只要看看自己周围,就会知道自己会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我的很多能力是通过后天激发形成的,经过验证和锻炼得以展现。之后突然察觉到,自己似乎还具备一些不同的能力。然而,我不会因此而沾沾自喜,我始终清楚自己的来源。

许知远询问:拍了这么多年之后,你觉得在你的电影中,到底是什么能够打动每一代观众呢?倘若可以进行抽象表达的话。

张艺谋认为是情感。影评人或许愿意讲些道理,然而在他看来,对普通人而言是情感。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亦或是家国情怀,任何一种情,即便因思辨而产生情感波动,归根结底都是情感。

许知远:随着时代的不同,情感会发生变化吗?

张艺谋认为,细节存在差异,然而在大的方面,人类的情况是相同的。

https://img2.baidu.com/it/u=3419821984,42657219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00

许知远:对你来说,最容易击中你的情感是什么?

张艺谋表示各种情感都可以。他时常在看电影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而在生活中,几乎没人见过他哭,他是个不爱哭的人,认为在人前流眼泪是很丢人的事。他的父亲教导他要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常常会在黑暗中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并且他的泪点比较低,音乐一响就控制不住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从事这一行,能打动我的东西变得很少了,一般的小手段都能被我识破。我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心里想着要开始了,要开始了,并且有了预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突然有一个瞬间触动了我,这样的时刻特别珍贵,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到来。

许知远:是否从未有过那种狂喜的感觉?甚至在 1988 年,获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奖项。

张艺谋表示没有这种情况,也从未有过。在人面前他当然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并且有很多这样咧着嘴笑的照片。但实际上他内心很清楚,这一切都只是偶然的,不会因为这些就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才华横溢。他的成长经历是那样的,这基本上决定了他的性格也是那样的,然而到了作品中,就会变成逆向的表达。我的作品一开始就比同学们更极致些;似乎存在一种焦虑感,因为我是全校年龄最大的,起步又很晚,急于展现出原创精神,生怕没时间了,有这样的心态,所以作品呈现出形式感的张扬。

1988 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获得了奖项。该奖项是第 38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熊奖。

许知远:在这些形式组成要素里,你对什么最有天赋、最敏感?

张艺谋称世人觉得他擅长色彩,其实未必。他已拍了多年,将近四十年。若要总结自己的强项,那就是对造型有着一定的悟性和敏感。基于此,他能够去从事各类演出,包括剧场演出和室外演出,大到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小到《2047》这样的观念演出。因为进行这些演出更需要具备造型感。

许知远:这来自天分,还是大量的后天训练?

张艺谋表示,天分占一半,后天训练也占一半。长期进行训练,积累长期的经验,并且长期追求着什么。他特别追求原创性,最后这些长期的努力能够激发潜能,激发内心深处那些原本都不知道的东西。

许知远询问:在何时你察觉到,你所拥有的如此众多的经验,突然转化为了一种全新的创造力呢?

张艺谋:也不敢说,我觉得人的脑子还是要用,要逼自己。

许知远表示:逼自己这件事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懈怠的欲望。

张艺谋认为很难,但既然接了这个事,就必须逼迫自己,不能懈怠。这就是他们说他老不睡觉,老是拼命想的原因。担子在那压着,他不能开玩笑,不可能睡着觉。就像奥运会开幕式,那时中国人的心情,他不敢弄砸,也不可能满意,必须坚持挺着。

许知远:你有那种超越时代的欲望吗?

张艺谋:没有。

许知远:你觉得中国导演这些代际的差异显著吗?

https://img0.baidu.com/it/u=1223284658,389060277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7

张艺谋:还是挺显著的,这是自然的。

许知远:你觉得你在其中的责任呢,或者说你对他们的影响?

张艺谋认为可能存在另一种影响,即人们觉得“我们必须甩开张艺谋,张艺谋的那一套已经不管用了”。

许知远:你应该成为一个镖靶,是吧。

张艺谋表示:这样的情况也很不错呢。张艺谋的这一阶段已经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前浪即便在沙滩上消逝——倘若能被称作前浪的话。倘若能够成为前浪,即便在沙滩上逝去那也是值得的呀。

(上文节选自《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十三邀》全四季图书首次结集出版

现在点击购买,成为《十三邀》读者

《十三邀》全四季图书首次结集出版,单向空间现货发售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艺谋谈创作动力与时代关系:从一秒钟到十三邀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