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谈理想与力量感:如何在资讯海洋中保持判断力与冷静
在之前的那条推送《》里,十三向大家征求了对许倬云先生的提问。今日,许先生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了《十三邀》观众答复,涉及理想、力量感、寒门贵子、疫情等方面……点击查收先生的视频回信:
文稿摘录如下:
许倬云:需在充足的资讯里,将其视作海洋中的洋流,山峡里的浪涛,瀑布下的冲击以及长浪底的压迫。你要从资料中去获取它,对其进行分析,将其进行综合,并且要始终保持自身分析知识与综合知识的能力。
我们读书并非是为了(学位),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能够判断世界的能力。判断的首要步骤是看清环境并且懂得环境;其次,要懂得进行分析,明确哪些常识是暂时的,哪些是人难以避免的错误,以及哪些是可以避免的错误,并且自己至少不要犯这些错误。经过知识的训练之后,能够获得冷静和安定。
总之,天人变化不大,你需在安定冷静的状态中度过。对于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去思考,也不要妄图改变天地,让明天不再有坏天气。倘若天天都是好晴天,那就糟糕了,因为没有水,庄稼无法生长。世界不可能永远处于平静状态,我们只能追求自己内心的安静与安定。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人一辈子的工作在于训练自己以及教育自己。要明白知识并非资料,而是从资料中提升出来的。去寻觅一些方向,而找方向是获取智慧的路径。每个人的智慧境界有高有低,这需要碰运气,看是否有很多人帮助他一起提升。他面临刺激时,能否强大到能够压得下去?倘若他被一棒槌彻底打倒,就无法进行分析了。
比如说我自己,我最近遭遇了极大的困扰,那就是我在快速地老化。你瞧,我安静地坐着的时候,实际上我已经无法动弹了。从之前的几个月到如今,我逐渐地失去了走路的能力,只能依靠轮椅出行。最近我的脚出现了水肿,这带来了一个难题:水肿的脚更加难以动弹,这使得我上床下床变得极为困难。你们能看到镜头里有一张床,我的书房位于我的床旁边,这样我上床和下床只需走最少的距离,这张床是新更换的医院床,这些都是在不得已和必要的时候所做的调节。
现在有许多事情我无法自己去做。幸运的是,我的妻子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会帮我做菜做事,还会喂我吃饭,帮我洗脸。她会把我从轮椅里拉起来,让我拄着棍,帮我转方向,换椅子等等。人间充满爱,她的爱让我能够过着现在的日子。在这个时候,我感激上天,也感激她。这就是在面临这么大的个人困难时,我所采取的处理方式。我的困难是终身存在的,从有生之年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我不得不在这中间去寻找自己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
许倬云称,在其看来,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存在不同的追寻。儒家与道家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定,是内心的平静,是内心的有把握。他们不会随波逐流,内心拥有定力,具备主见。主见意味着有主心骨,能让你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之中不翻船。
什么最为重要呢?唯有存在是最重要的。不能将低头如哈巴狗般视为存在,而应当以人的方式存在。我在财富方面不如他人,但我的内心却比很多人要丰富,我能够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
我认为人生目标有若干条。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要存在。其次,在这世界上存在时,要有尊严,不能屈服自己去追求获得富贵,甚至仅仅是追求一个更好的待遇。倘若你的兴趣并非做医生,就不要强迫自己去做医生,倘若你的兴趣在于学文学,即便可能会贫穷一些,也要想办法去学文学,要自己选择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
同时,在拥有不同目标之后,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充实些什么呢?其一,通过输入素材来充实,比如生活意义的素材。可以多去阅读别人讨论生活意义的文章,多看看文学作品,多读一些好的诗词歌赋,多聆听一些好的音乐,这些能够帮助你知晓,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好的声音。
世人不知我的心意,他们不了解我内心的快乐。我静静地站在水池旁,看到水面上漂浮着几片浮萍,这场景十分安静。天上的云彩在水池中缓缓飘过,我正在享受此刻,内心获得了平静。陶渊明是这样,孔子是这样,苏轼也是这样。
8 岁之前,我无法走路。8 岁之后,我坐在由竹筒制成的凳子上,通过手拉着竹筒来跳跃,每次跳跃仅半寸半寸的距离。接着,我能够借助拐杖稍微移动一些,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什么事都做不了,只能要么坐在凳子上,要么坐在门槛上。当别人忙着做其他事情时,我可以静静地看上一个小时。
https://img2.baidu.com/it/u=1059292579,13224710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我看到一堆蚂蚁走进蚂蚁窝,接着又走出来,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带着东西回来,然后排着队进入蚂蚁窝。如此小小的动物竟有这样的规律,懂得何时出去再集合,在大叶子上采集一块东西,扛在背上,一大队接着走,走单线前往洞口,排队进入。蚂蚁拥有这么多的智慧,让人很是佩服。我观察了一小时,就像在看一场非常有趣的戏剧。这就叫做自我排遣,自己去寻找让自己安顿的地方。
孔夫子称赞颜渊,说他处于穷困之境,连一碗饭都吃不饱,仅一钵水便足够,然而他却能从中获得快乐。孔夫子一生都对这种自得其乐的状态表示欣赏。
春天,他带领一群学生来到水边洗澡。当时并非每天都有洗澡的机会,当天气渐渐暖和,水也变得较为温暖时,大家便到水中洗澡。洗完澡起身之后,他询问大家的志向是什么。有的人志向宏大,想要治理国家、平定天下;有的人志向远大,想要撰写伟大的著作。他观察曾点,曾点是曾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他的学生。曾点拿着几片叶子在演奏音乐,然而他并未明确说明是什么音乐,我猜测是吹奏类的。他还用棍子敲击旁边的木柱子,自己打着拍子敲奏音乐,着实是自得其趣。在这般美好的春天,洗净身子从水中出来,春风柔和,在此处何必去谈论其他的呢?先求得此刻的快乐难道不是很好吗?这并非逃避,而是寻得属于自己的世界。
许倬云说:感谢你给我祝生。实际上这一天并非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还有两个月。我母亲在 1930 年阴历七月初十生下我,阳历是 9 月 3 号。然而,当时报户口时报的是七月初十,这也没什么关系,谢谢你。
许倬云说:寒门与否暂且不论,天下的富贵子弟,每天都在担忧。担忧他父亲的财产不分配给他该怎么办?分得了财产,他父亲离世了又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的毛病。张三李四昨天请我吃饭花费了多少,今天我要回请,我得比他们强上一筹,得找个比他们请的馆子更好的地方,如果找不到,或者一道菜做错了,我就会生气很久。在赌场里我豪掷千金,然而我却输了,可我并不在意,因为大爷我输得起。但不能一直输下去,不然就会感到难过。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而在这方面,寒门子弟是没有这种烦恼的。
大山里面的穷苦的同胞,不识字,也劳苦生活,但他有他的安乐。
抗战时期我身处农村。农夫农忙时会到田里去进行插秧的劳作,也会去抽水。他们时常会大声呼喊,从头到尾都十分劳累。到了六七点钟,天色逐渐变黑,农夫来到田边上把自己清洗干净。这时,太太送饭来了。在田边,太太带来了一壶茶、一杯酒以及一顿安安稳稳的饭,夫妻俩一同享用,还会聊聊家常。
“你今天累啦?”
日子过得还不错。地里今天的水很充足。一切都很好。虫子也不是很多。
这种谈话是快乐的。他并非如你所想,因为不识字就不如别人安乐。他能问“隔壁的老三怎么样啦?”然后得知“老三今天病好了。”这是很家常的对话。从这种直接且现实的快乐中,他获得了安静。夫妻俩吃完饭一起回家,回家后,太太去做家务事,他则去搓绳、整理农具,接着去隔壁把老三接回来。大山里的贫困之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存有快乐。能够一辈子都获得那种快乐,着实是不容易的。
许倬云说:个人理想可以当作人生规划。但不要为人生规划定下目标,比如必定每年要赚 10 万、100 万,100 万不够还有 1000 万,1000 万不够还有 10000 万,这样永远没有尽头。也不要说明天怎么样、后天怎么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这样,理想就是用我的能力去做我能够做的事情。然而,每个人的理想境界是不同的。有的人的理想很简单,他们希望自己做人时,人人都认为这个人是个好人,大家都喜欢他,他既不害人,也不损人,更不欺压人,这就已经很好了。能够做到让邻居喜欢自己,让坏人恨自己,这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一种理想。
许倬云称,大灾难过后会带来世界观的转变。这种在灾难之后所呈现出的安定状态,与之前是有差异的。大家会明白要彼此相助,会明白要相互关爱,也会明白要互相分担忧愁、共同分享。
它的正面后果是,会迫使你去思考过去无法想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灾难给予你的一种刺激,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本以为理所当然的两条腿没了,从而更加珍惜今天能够走路的能力。比如像我许倬云,就会格外爱惜自己能够跑能跳,随心所欲地跑上跑下,不需要借助他人帮忙就能独自完成个人的事情。
https://img1.baidu.com/it/u=1586674186,116389885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31
许倬云称自己当过留学生,之后成为了教员。时至今日,他从未拒绝过年轻人向他提出的请求,只要是不违法违规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做,能帮他们做的都帮。然而,对于违规的事情,比如让学生通过之类的,他不会去做。年轻同事曾让他违规帮助投票提升、升级,但除非学生够格,否则他不会违规去做这些事。你瞧,这就是在文化背景中要守住自己,同时还要去寻找朋友。
美国人中也有很适合做朋友的,你向他伸出友谊之手,他同样能够回应。我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期间,最好的朋友,有来自香港的,有美国的犹太人,还有一个爱尔兰人,我与这三个人的交情都很不错。我们的背景各不相同,但能够完全抛开一切,彼此帮忙,相互安慰,一同协作。我们谁都不会吃亏,谁也不会占便宜,我们倾诉内心的苦处也能获得劝告。
中国有一个小群体,他们彼此帮忙,彼此安慰。而美国没有这样的群体。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在中国文化中,个人是属于集体的,这个集体涵盖从家到族,到邻里乡党,到国家,再到世界。中国人秉持“修齐治平”的理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不追求“治国”“平天下”,那就只能致力于“修齐”,把自己做好。五六人在“修齐”方面表现良好,他们相互给予安慰,相互提供帮助,这是很不错的。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获得了群体的帮助和服务,能够共享、共融、共苦,这样一来,个体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在集体中能获得安慰,不会感到寂寞,并且有支撑。我认为中国有一点很重要,这一点我们必须加以发扬。我们要想办法去寻找自己周围的人,然后建立起一个有联系的小团体,彼此互相帮忙。这种互相帮忙可以在朋友当中、同学当中、邻居当中以及同事当中都能找到。
许倬云说:我们离不开集体的生活,然而我们拥有若干的自主权。你具备自己决定自身行为的权利,倘若你不是罪犯,无需在牢狱中被限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你始终拥有决定做何种事情的权利。这个权利属于你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委屈自己、丧失人格去换取一碗好饭,甚至一份好职业,你出卖自己,逼迫自己去做他人的奴隶、跟随他人,将他人捧得高高在上,从而得到一份工作,这是不值得的,也是不需要的。在集体中,你只需尽自己所能,尽自己的本分,在工作范围内尽力做好,那么你就是好人,是值得依靠的。
许倬云说:人对于国家该如何定义,对于理想该如何定义,这都属于你自己的事情。然而,既然你无法离开国家,那就应当尽力去帮助国家把事情做好,并且尽量在国家已经制定的共同法律的范畴内遵守法律。倘若法律存在不合理之处,那就应尽量想办法去纠正错误。在有自由发言权的地方,你可以自由发言;在没有自由发言权的地方,你可以在各种机会和场合中慢慢去了解。某些事情并非完全合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改进。一个人能够尽己力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福利时间
许倬云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且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他如今已 90 高龄,在美国客居了六十年。在此期间,他近距离观察了美国的历史与现实,并集成了作品《许倬云说美国》。这部作品是一部能够让我们了解真实美国的通俗佳作,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关于美国、西方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的想象进行反思。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留言,我们会从中抽取 3 位观众,并且送给他们三本《许倬云说美国》。
往季回顾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