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呗APP运营方数禾科技2023年上半年营收33.57亿元,日赚224万元
信贷服务平台还呗 APP 的运营方是否赚钱呢?近日,分众传媒公布了 2023 年半年报,其中披露了重要联营公司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禾科技)的经营情况,并且前者间接持有后者 35.88%的股份。2023 年上半年,半年报显示。数禾科技的营业收入是 33.57 亿元,上年同期为 23.25 亿元,同比增长 44%。净利润是 4.06 亿元,上年同期是 2.74 亿元,同比增长 48%。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数禾科技资产合计 83.6 亿元,负债合计 44.44 亿元。数禾科技凭借分众传媒强大的传媒资源和营销场景,可谓收益颇丰。今年上半年有 181 天,在此期间,它每日的收入达到 1855 万元,每天能赚取 224 万元。2022 年全年,数禾科技的营业收入达到 54.9 亿元。2021 年的营业收入是 42.46 亿元,2022 年较 2021 年同比增长了 29%。2022 年全年,数禾科技的净利润为 8.41 亿元。2021 年的净利润是 7.66 亿元,2022 年较 2021 年同比增长了 9.8%。
金融虎网留意到,2022 年期间,数禾科技的净利润水平与承接“花呗、借呗”业务后的蚂蚁消费金融持平。并且,其营收和利润的财务表现超出了 20 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 2022 年,蚂蚁消金的净利润为 8.41 亿元,在 30 家披露业绩的持牌消金公司中位居第四位。从资产规模方面来看,蚂蚁消费金融在 2022 年的注册资本为 80 亿元,目前已增资至 185 亿元。2022 年末时,其资产总额超过 1000 亿元。数禾科技的注册资本是 2693 万元,到 2022 年末,其资产总额为 78.32 亿元。数禾科技旗下的分众小贷注册资本为 3.355 亿元。
数禾科技旗下的产品包含分期服务平台还呗、消费信贷服务平台还享花以及小微智能信贷服务平台小店邦。官网介绍称,还呗 APP 是基于消费多场景的分期服务平台,在 2016 年正式进入市场。它通过与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为大众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服务,其资金方有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和中信消金等。截至 2023 年 6 月,还呗的累计激活用户数量为 1.3 亿。还呗为 1700 万用户提供了服务。
企查查 APP 显示,数禾科技的最大股东是分众传媒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时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子公司持股比例为 42%。2019 年,分众传媒曾表明,数禾科技主要经营的“还呗”业务是以助贷的形式来提供信贷产品服务。数禾科技的董事长是隆德军,他现任分众传媒副总裁。总经理是徐志刚,他是还呗的创始人兼 CEO。在未创业之前,他曾对招行信用卡 APP“掌上生活”进行全面负责。
目前,数禾科技旗下有多家实控的金融业务类公司。其中包括重庆市分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还有深圳苏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及中禾信融资担保(福建)有限公司。2019 年 2 月,数禾科技进行了 B 轮融资,获得了新浪 3000 万美元的投资。2021 年 8 月 11 日,红杉资本已退出其股东行列。同时,诺亚财富也已退出其股东行列。
https://img1.baidu.com/it/u=1133445606,414267041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7&h=405
从历史数据去看,数禾科技在还呗品牌于 2016 年正式进入市场后的前三年期间,都出现了亏损情况。2016 年的净亏损是 4854 万元,2017 年是 5615 万元,2018 年是 3843 万元,这三年的累计亏损额为 1.43 亿元。2019 年开始,数禾科技踏上了“逆袭”的征程。2019 年,数禾科技的净利润为 3.1 亿元。2020 年,数禾科技的净利润为 5.5 亿元。2021 年,数禾科技的净利润为 7.66 亿元。
金融虎网观察到,数禾科技连续四年实现了盈利。在 2019 年到 2022 年期间,其利润增速分别是 77%、39%以及 9.8%,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但盈利能力依旧很强悍,近四年累计的净利润达到了 24.67 亿元。数禾科技业务规模的庞大,与分众传媒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在 2018 年和 2019 年,数禾在分众传媒投入的广告收入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 1 亿元。2021 年,它为分众传媒贡献了 0.94 亿元广告收入。在分众传媒的 12 家关联方里,它的广告收入贡献位居第二。同样是在 2021 年,“打老婆不借,不打老婆及时到账”这类“辣眼睛”的广告遍布全国各地商圈及写字楼的电梯间,引发了市民的反感和网友的争议。
新京报当时评论称,从表面上看,广告词是出于善意的,打老婆这种行为确实不对,似乎这么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是挺难得的。然而,这件事经不起仔细的研究和推敲。不打老婆是理所当然的,是基本的法律底线和道德要求,并非是可以用来贷款的加分项目。况且,一个网贷平台怎么能够了解到是否打了老婆呢?显然网贷平台无法甄别贷款者是否存在家暴,此广告词涉嫌虚假宣传。另外,“打没打老婆”与网贷没有合情合理的关联,将两者联系起来显得生拉硬扯且突兀,明显有借“家暴”话题哗众取宠进行商业炒作的嫌疑。
有律师从业者当时指出,分众传媒作为广告刊登方,应当尽到审核义务,要判断广告是否符合《广告法》,以及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行政法规或公序良俗。金融虎网留意到,在 2022 年分众传媒年报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中,数禾科技贡献的广告收入已显示为“空”。今年上半年,数禾科技已不在该类列表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和利润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用户的投诉,这些投诉对对数禾科技的贷后催收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挑战。逾期债务的催收一直是互联网贷款业务投诉的重点区域,个别平台可能由于催收用语不规范、催收频率过高以及不当联系第三方等问题,从而引发了各类投诉。
黑猫平台信息表明,还呗的累计投诉量为 1.87 万条。在近 30 天里,还呗的投诉量达到了 342 条。关于催收问题的网友投诉占比较大,其回复量是 201 条。金融虎网留意到,还呗 APP 客服在近期申请完成投诉的统一回复中都称:“已经与用户进行了沟通并且达成了一致,反馈的问题公司已经收到,并且安排人员给用户致电,同时给予用户相对应的解决方式。”
https://img0.baidu.com/it/u=765770722,20923453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75&h=633
当前,催收行业立法在多方关注下即将出台。有媒体曾表明,当下国内催收行业存在诸多不良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稳定繁荣造成了影响。其一,暴力催收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二,行业监管存在缺失。其三,催收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金融债务催收出现的乱象,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制建议:一是要严格把控催收的准入标准;二是需要加大对催收的监管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框架;四是要确保救济渠道的畅通。今年 5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会积极推动发布催收标准。该《催收标准》既适用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工作,也适用于受金融机构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开展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工作。在催收对象方面,《催收标准》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需要对债务人进行催收,同时也要对其担保人以及连带责任人进行催收,而不应针对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
一方面,数禾科技在其官网对还呗、还享花、小店邦的产品介绍里,没有清楚地表明贷款利率的区间,只有“放款快、高额度”这类模糊的推广话语。并且,它的小店邦宣传为:“最高能够借 30 万,借 1 千元的话,每天的费用最少是 1 毛 4”。然而,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央行已经发布了公告,规定所有贷款产品都应该明确显示贷款的年化利率。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
今年 5 月,还呗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海报里,依旧是以“万元日息低于 2 元起,可享最长 30 天免息”这样模糊的口号来进行宣传获客。其利率展示不透明,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黑猫数据表明,有不少用户投诉说,还呗的利率比较高,利息和担保费等使得它的综合成本超过了 24%。需要指出的是,助贷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合规运营的同时,将进一步压降费率以普惠用户,这也是平台的责任之一。
近几年,监管层面在减费让利方面不断加大力度,重点针对实体经济。监管还曾明确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向金融机构收取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这使得融资成本被推高了。
7 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里提及。当下,金融管理部门正着手推进制定《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此办法会在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宣传的内容方面、宣传行为方面以及合作行为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它对于防止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虚假宣传行为、误导宣传行为以及诱导过度借贷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8 月 3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一项倡议,即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协同、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的倡议。数禾科技表明,会主动响应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号召,切实承担起反黑灰产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且会积极与业内机构进行联动,一起应对黑灰产的侵害,为肃清行业乱象贡献出重要的力量。
2023 年上半年,数禾科技的大股东是分众传媒。分众传媒实现了营业收入 55.17 亿元,并且同比增长了 13.69%。同时,它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2.31 亿元,同比增长 59%。此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9.72 亿元,同比增长 82.6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