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的省级科普基地,你了解多少?
一、酒店与饮食文化普及基地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在2014年成功申报了“酒店与饮食文化普及基地”,这一省级科普基地是在校内校外资源整合、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有效地扮演了高校与社会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角色,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研究的进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推动了我国优秀饮食文化的广泛传播。
自学院成功获得省级科普基地的认定后,该普及基地已建立起清晰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责划分,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科普及基地管理规范或措施。此外,基地还专门划拨了经费,以支持各类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基地汇聚了一支专业特长鲜明、业务技能精湛的科普团队,具体包括:11名科普专家;23名专职或兼职科普工作者;以及125名科普志愿者。举办了25场社科普及活动,38场天府人文讲坛,吸引了超过15000人直接参与;发放了3000多本科普宣传册和5000多张宣传单;推出了科普电子杂志《杏人说酒店》;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和“酒店与饮食文化”网站专栏,累计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设立了酒店与饮食文化专栏图书阅览室和宣传橱窗;成功启动并完成了2016年四川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新编营养川菜》,以及2018年的社科普及项目《小故事,大智慧:四川十大历史名人逸闻趣事谈》。
自基地建立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因而多次荣获成都市乡村旅游协会以及郫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的表彰;基地的志愿者代表们还在“亚洲酒店业青年领袖峰会”上大放异彩,一举夺得冠军。此外,我们的志愿者还为残奥会提供了热情的服务,并受到了CCTV5的采访与报道。荣获国家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科学普及基地”称号,并荣膺“国家社科普及基地”的崇高荣誉;同时,亦被四川省委宣传部与社科联联合认定为杰出的文化普及基地。
二、研究团队
学院科研工作始终秉持“服务于学院发展、服务于学院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宗旨,聚焦于酒店和旅游专业的核心优势,与产业链紧密相连,积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开展各类应用性研究。经过长期的持续努力,学院的科研能力稳步增强,并逐步构建起一支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赵萍,一位博士,同时也是副教授,担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的成员,以及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文旅专委会的导师。她负责了一项国家级的社科基金项目,还主持了超过十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以及若干乡村旅游规划与景区创建项目。2020年,四川省民办高校表彰的杰出教师,2019年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万民英才计划“双师型”人才培养项目成员,第二届旅游与零售服务管理国际会议(TRMC)颁发的最佳论文奖项,以及2018年四川省举办的“国家领导人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征文活动的三等奖得主。
董帅,担任讲师、中级会计师及中级经济师职务,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行政学,尤其擅长社会治理领域。在学术研究方面,董帅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共计三项,省部级课题十六项,具体包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四川省级项目以及一项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这些前期取得的成果,横跨社会治理的众多领域与类别,不仅包括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模式以及过程等多个方面,而且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研究成果,并确立了清晰的研究路径。
https://img2.baidu.com/it/u=3742252154,334187504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27&h=569
杨曦,担任副教授一职,系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她长期致力于生态旅游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成功主持并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此外,还领导并参与了10多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纵向科研项目。在近年来的学术成果中,她发表了20余篇论文,其中包括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7篇在SCI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贾荣,担任副教授一职,参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口试评审工作,是四川省人社厅专家库的成员,同时亦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以及四川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的智库专家。此外,他还担任成都旅游导游协会研学旅行专委会的顾问。在省级或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其中包括被EI数据库收录的一篇,被CPCI数据库收录的一篇,以及两篇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此外,还独立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省部级级别的课题有三项,厅局级课题也有三项。同时,担任了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共两本,并且独立出版了专著一部。曾为阿坝州旅游系统的工作人员、若尔盖景区的管理人员、成都市农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的从业者以及汶川县级各局的领导们,举办了多场社会服务培训活动。
徐君宜,担任副教授一职,毕业于英国德比大学,取得国际酒店管理硕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国际酒店管理和顾客行为分析。担任四川省酒店与饮食文化推广基地负责人,入选省旅游局专家名录,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竞赛的评审,是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AH&LA)认证的饭店教育导师(CHE)及黄金服务认证(CGSP)获得者,荣获四川省首届民办高校“教学名师”荣誉,并率领酒店管理专业团队荣获首届四川省民办高校“杰出教学科研团队”称号。曾在成都天府丽都喜来登酒店担任过职务,又在成都瑞升芭富丽大酒店挂职锻炼,积累了深厚的行业实践经验。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了将近10篇关于科研与教学改革的文章,独立主持了四川省教育厅的2项科研课题,并参与了多个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廖君,担任副教授一职,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他于2015年被教育部选为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督导员,并在2018年成为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的入选者。在科研方面,他主持和参与了五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独立主持了一项市厅级项目;在教材编写上,他担任了主编一职,并参与副主编了两部教材;在学术发表上,他发表了2篇核心期刊文章,以及10余篇公开刊物论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多次受益于我们的咨询调研报告,累计超过10次;同时,我们还举办了近百场专业培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罗正琴,担任副教授一职,拥有四川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专注于乡村旅游和会展管理领域。她既是“双师双能型教师”,也是会展经济与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此外,她还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专家库成员,以及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在过去的三年里,她发表了超过10篇学术论文。她主持并完成了6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参与了多项同类课题。2020年,她荣获民办教育协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腾丹,担任副教授一职,系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省旅游局专家库的成员。她曾在酒店企业、房地产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并具备经济师资质。此外,她还拥有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行业管理人员总经理岗位任职资格、建设部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部门经理岗位资格,以及成都市财政局会计证等多项职业资格。在学术领域,她曾荣获教育部“全国旅游院校优质课程说课大赛”二等奖,并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在酒店管理领域公开发表了若干篇学术论文,同时担任了三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还担任了多本重点规划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
https://img0.baidu.com/it/u=466370574,205577498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27&h=569
张辉辉,担任讲师一职,系四川大学历史地理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专注于历史文化地理、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研究。他独立主持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厅局级等项目中担任负责人,共主持9项。此外,他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教材2部,协助完成省市级政府研究报告3项,并承担了地方党史的编纂工作。参与研究国家级及省部级重要课题三项,担任《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编委会成员,同时参与研究了若干其他级别和类型的科研课题。
赵静希,担任讲师一职,拥有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酒店及旅游管理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策略。
持有雅思(IELTS)口语和听力7分成绩,具备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水平,曾作为美国哈佛商学院赴青岛调研团的随团助理和翻译。此外,我还担任过审稿员,并且我的论文在2019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的英文专场演讲中被选中。本人参与了洲际酒店集团的一项横向课题研究,该研究聚焦于校企合作视角下,探讨影响酒店专业实习生留任率的因素,并以四川省洲际酒店为具体研究对象。
刘彦兵,担任讲师一职,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同时亦为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他拥有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南开大学的行政管理硕士学位。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的裁判,刘彦兵还取得了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AH&LA)颁发的注册饭店高级教育导师(CHE)证书,以及美国史密斯旅游研究院的STR CHIA证书。此外,他在学术领域颇有建树,发表了多篇论文。在近三年里,他主持了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横向课题两项,并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9年,获四川省优秀科研团队。
王毓梅,担任副教授一职,系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她被誉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四川省文化与旅游产业专家库的成员,同时也是四川省全国导游资格口试的评委。在过去的三年间,她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和教改论文;主持并完成了3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此外,她还荣获了学院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优秀奖。
吴正峰,担任副教授一职,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并取得了硕士学位,同时也是健身健美领域的国家级裁判。他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体育教学以及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在学术领域,他已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在科研项目方面,他主持了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两项,并负责或参与了10余项省部级课题以及7项厅局级课题;此外,他还担任了教材的主编工作,编写了2部教材。在四川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评选的历史中,该学者屡获殊荣;连续两年,他荣获了四川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