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荒时的疯狂借阅?那些年的掩饰行为有多绝
读中学的时候,处于书荒年代,我们四处寻觅,挖掘、交换被封禁的文学书籍,限时看完后急忙传给下家。有的书即便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地读,也读不完,第二天只能带到学校,用像“农业基础知识”课本那样的包书皮包起来,上课时堂而皇之地放在课桌上,大大方方地私下畅快阅读。一天,老师走到一个正埋头看书的人跟前,有同学故意举手大喊老师,从而掩饰了那个用书皮作掩饰正在读书的人。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时,大家对这一幕仍津津乐道。掩饰存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它是人的一种本能。一个刚开始学说话的幼童,在面对他人索要时,会把手里不想给的东西,立刻转移到自己身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只是把掩饰运用得更加娴熟了。职场中的人,大多会在键盘上设置老板键。一旦有情况,就伸手轻轻点击。这样一来,股票K线、游戏、聊天等用于摸鱼的窗口就都消失不见了。此时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专心工作的画面。这里的老板键,和我们当年包书皮的行为极为相似 。
https://img2.baidu.com/it/u=3789088699,166147738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395&h=488
云被雾气笼罩,使人看不清楚,掩饰就意味着迷惑。在足球比赛的场地中,当进行定位球踢罚时,常常会有球员从另一个角度开始起跑,假装去触碰足球,以此来吸引对方防守球员的目光,与此同时,后面赶到的球员就会一脚射门。并非只有足球赛场如此,在排球场上存在“双背飞”战术,先起跳的队员,并非一定是真的要扣球,其主要目的是干扰对手,让对方的拦网难以判断进攻的真实意图。球场上的掩饰运用得越逼真,得分几率越大,这是掩饰的胜利。
掩饰是一种智慧,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三千年前就已出现的屏风,可称得上是掩饰艺术孕育出的精品。卓文君听闻琴声后偷窥抚弦的司马相如,湖阳公主想知晓宋弘是否对自己有意,一扇屏风便是最好的掩饰。在室外的官家园林、深宅大院的入口处,通常会有大块屏风进行遮挡,有一条曲折隐约的小径,还有半亩封闭的私密空间,在这里屏风被更名为罘罳。现在居家中屏风不常见了,取而代之具有掩饰功能的是玄关,玄关的前身是过去民宅推门就能看到的照壁,传统文化注重含蓄内敛,有一种藏而不露的精神,玄关的奇妙之处在于外人无法直接看到宅内人的活动,而且在其掩饰下的空间,能给主人带来一种领域感和安全感。
人有时好像更依赖掩饰 ,涂脂抹粉是必要的 。浓妆洗尽 、素颜朝天虽然轻松自在 ,但会让瑕疵和缺陷全部暴露 。双鬓泛霜的老人喜爱黑发 ,常用染发膏遮盖年岁 。妙龄女郎热衷于韩式整容 ,用现代手术刀掩饰先天不足 。掩饰的最高境界是不露痕迹,前些年有一种内增高鞋,从外面看它是平跟的,它把一截后跟藏到了鞋内,人穿上这种鞋后,个头就增加了六七厘米,遥想当年拿破仑嫌弃自己个子矮,便吩咐勤务兵对外把自己的身高多说几厘米,如果那时有这种不着痕迹的增高鞋,那它便是当然的帝舄。
https://img2.baidu.com/it/u=2021762997,25480374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2
有人说,暗渡陈仓、围魏救赵、旁敲侧击等三十六计,其核心在于巧妙运用掩饰手法。如今,掩饰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携带一笔巨款时,往往不会用路易威登,而是装入塑料马甲袋。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会东拉西扯、转移话题,王顾左右而言他。志贺酬谢时,递上的是红包,不过在很多场合会用信封替代,虽说内涵不变,但形式得到了优化。《增广贤文》讲,跟人说话时,只说三分,把剩下的七分隐藏起来;卡莱尔也讲,沉默是金,要完全掩盖,一点口风都不透露,如此智慧,已演变成一种狡黠。至于在烟壳里塞钱、借助比特币等方式,更是把掩饰变成了行贿的手段 。
掩饰是一门艺术,魔术戏法把这门艺术展现得极为充分。掩饰这门艺术能够对我们生活的美好进行修饰、装饰以及雕饰。然而在人与人交往时,如果掩饰过多,就会在你我之间树立起一扇屏风。曾经看过一篇文章,1983年,黄永玉给戏剧大师曹禺写信,除了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还在信中毫无保留地直接说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部都不喜欢。”曹禺接到信后,将其视若珍宝,夹在相簿里反复翻看,还叫来妻女一同阅读,随后回了黄永玉一封信,感谢他的坦率与真诚。曹禺后来甚至把那信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一位直言不讳,没有旁指曲谕,一位也不文过饰非,二人引为知己,彼此坦诚相见,肝胆相照,掩饰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肖振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