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4-24 22:32:49

拼多多为何迟迟不上购物车?深度解析其背后的产品逻辑与商业考量

17 年和 18 年的时候,有一道大厂面试题很流行。当时,有不少人说:“不出 1 年,拼多多必定会出现在购物车中。”然而,到了今天,拼多多还没有出现在购物车中。

拼多多是否要做购物车这个问题无需深入探究。有价值的是,我们能否从上下各个方面更好地理解一个问题。拼多多目前没有购物车,到底是根本不打算做,还是做了但效果不佳呢?前者是由定位所驱动,后者是由目标所驱动。

假设拼多多将做拼团作为核心来规划业务逻辑。拼团的产品逻辑与购物车的产品逻辑本身是相互违背的。

假设拼多多是以 GMV 为目标来规划产品,拼多多有可能测试过购物车功能,其测试结果表明购物车影响了付费转化率。这并非是拼多多不想做购物车,而是因为有了购物车后,整体转化效率和收益会变低,所以不能做。

以上是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的简单回答,接下来进入正文部分。从定义问题、思考问题、拆解问题等多个角度给出思考方式。

一、战略视角:拼多多是什么

在思考拼多多为什么没有购物车之前,更应该思考拼多多是什么。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财经》杂志采访中称,拼多多崛起之后,京东、唯品会、蘑菇街都尝试过类似模式。对他们而言,拼团只是创造 GMV 增量的工具。而拼多多是以人的逻辑,通过拼团去了解人,再通过人来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 APP 中几乎不存在搜索功能,也没有设置购物车。你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把今日头条的信息流替换为商品流,那就是拼多多。

如果将拼多多视作一个电商平台,那似乎它就应当具备购物车。然而,倘若如黄峥所言,拼多多要打造的是电商版的今日头条,那么一个信息推荐类产品为何需要购物车呢?它需要做的应当是怎样把商品推荐给更有需求的人。

从拼多多的实际经营手段方面来看,拼多多主要是单个商品的促销逻辑。每个商品都单独具备满足优惠的条件,其主打特点也是“每天都有低价”。而不像淘宝那样,只有在 618、双 11 这种大型平台活动的时候,才能够获取商品优惠。

从套上今日头条的壳子这一角度来看,今日头条会对每一个信息承担责任。它的目标是把每一个信息都推送给有需求的人。它会尽力在每天都满足你,而不是仅仅在 618、双 11 才满足你。并且在满足你之前,不需要你先满足它的条件。

这样的产品,为什么需要购物车呢?

二、业务视角:它是个问题吗

在回答拼多多为何没有购物车之前,有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这是否是个问题。拼多多的定位是做社交电商,它首先属于电商平台,其次是一个依靠社交关系来促成转化的电商平台。它既是电商平台,又与传统电商平台不同:传统电商是人们去寻找货物,而拼多多做的是货物去寻找人们。通过社交关系分发商品,一方面能够侵占原本的电商市场,另一方面还能创造出一定的增量市场。

如果我们运用“人货场”框架来对拼多多和其他电商业务进行拆解,就能够发现拥有购物车与否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1. 人

淘宝和京东最初切入的是一二线城市以及年轻人,这些人的特点是对新事物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接受度。拼多多作为后来兴起的企业,没有将电商产品的典型用户当作主要进攻对象,它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清晰地针对三四线、十八线的用户。这些用户之前的消费习惯主要围绕着线下社区展开,他们既是拼多多的目标新增用户,也有可能是电商市场的新用户。这意味着这类用户尚未被电商平台所“教育”。他们不会使用线上购物,并且认为线上购物不如家门口方便,也不如家门口价格不贵且出门就能买。

拼多多能够依据这类用户的购买特征,去设计一套符合他们习惯的线上购买流程,而不是直接照抄原来的电商购物流程。

让他们能快速完成付款是关键,让他们能顺利完成付款也是关键。这既是让他们学会使用拼多多的第一步,也是塑造他们网购习惯的一大步。

2. 货

拼多多切的货并非穿搭、家电之类的商品,而是抽纸、柴米油盐以及蔬菜等更为日常且贴近生活的必需品。这类商品的一个共同点在于“低价但高频”。由此便具备了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决策成本不高。决策成本足够低。只要价格比用户认知的价格低,例如超市里一包抽纸是五块钱,而你能做到一块九包邮,那么对我而言,收益就会大于风险。我会直接付款,不会再把它放到购物车去其他平台比较价格了。

3. 场

淘宝最初切入的是购物街和商场的市场,而拼多多是将百姓平时在家门口小超市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搬到线上来予以解决。在这种场景中,大家的需求是清晰明确的,都是购买后即刻离开,不存在闲逛的概念。其次,作为社交电商,拼多多在早期平台爆发时依靠的是微信砍价和拼单,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们是有目标地前来,购买后即刻离开,购物车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从平台生态方面来看,拼多多和淘宝存在一个核心差异。拼多多希望一个商品有更多人购买,而淘宝希望一个人能购买更多商品。倘若属于后者情况,就需要强化购物车的概念,以推动多个商品的购买;倘若属于前者情况,运用拼团逻辑,通过人的渗透来增加商品的购买人数,这样就能实现薄利多销,而增加购物车只会给用户带来犹豫的空间。放到这个层面来看,“为什么没有购物车”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三、产品视角:想解决什么问题

每个职场人都得具备以及持续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针对这道题而言:购物车是要解决何种问题呢?此问题是否有必要以这种方式来解决呢?

1. 定义问题

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一个关键词:购物车。

我们印象中的购物车,就像淘宝那样,若有喜欢的商品就将其放入其中。等平台开展活动时,再进行下单,或者把它与其他商品一起下单,以凑满减额度。它所承载的主要是合并付款以及凑单的功能。

这种购物场景是否适用于拼多多呢?

2. 分析问题

什么场景下用户会用到购物车?

合并支付平台满减犹豫/比价商品存储

什么场景下用户没有购物车的需求?

购买目标明确无需凑单付款价格本身够优惠

可以理解为:我现在若要买一个垃圾桶,这是明确的购物目标。某平台上该垃圾桶价格为 2.5 元且包邮,无需凑单,价格本身就很优惠。那么我只需点击一键付款就能完成购买。

购物车的价值在于能方便用户进行犹豫、对比以及合并付款。它体现的是逛的逻辑,然而拼多多所代表的是拼的逻辑,逛和拼之间存在冲突。其次,有了购物车,大家往往会将商品放入其中,而一旦放入,可能就会遗忘。即便没有遗忘,其决策路径也会变得更长。一旦出现纠结的情况,用户干脆就不会购买了。如果没有购物车,一部分用户可能就会懒得在众多商品中挑来挑去,只要基本看中了,就会立即购买,然后快速离开。

3. 解决问题

前面提到需要购物车的场景有 4 个。前 3 个场景在拼多多里不存在了。那么,第 4 个场景是“用购物车暂时存放自己喜欢但当下不准备买的商品”,这个场景是否一定要用购物车来解决呢?

针对这种需求场景,更好的解决方案是收藏。拼多多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支持收藏商品,收藏后的商品能够在[我的-收藏]里被找到。并且,还可以在收藏里进行勾选合并付款的操作。

其他电商平台在这方面,收藏和购物车是相互分开的。而且,收藏不具备一键结算的功能,也没有合并付款的功能。

细心的人能发现,拼多多收藏的标识是一个购物袋加上一颗心。这意味着拼多多将购物车和收藏的功能进行了合并。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强化“即买即走”的属性,同时弱化“购物车”的功能。所以,拼多多并非没有购物车,只是没有我们所认知的那种购物车。

四、用户视角:消费者商家

我们设计一款产品以及一个功能时,既要考虑它所能带来的价值,又要考虑它是否会给用户增添负担。拼多多拥有双边用户,一方面服务着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服务着商家。因此,在做任何功能时,都需要从这两个用户的视角去进行综合考量。

1. 消费者

拼多多起初针对的是下沉用户,这些用户没有网购的习惯和认知。在购物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状况,比如放到购物车后找不到了;觉得购物过程麻烦,就干脆不买了;或者放着放着就把购买的事给忘了。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产品应当将下单流程尽可能地简化,以便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购买。

淘宝下单的链路如下:首先点击立即购买;接着选择型号,此过程会弹出弹窗;然后提交订单,会打开一个新页面;之后确认付款,又会弹出弹窗;最后输入密码,同样会弹出弹窗。整个下单过程一共 5 步,其中打开了 3 个弹窗以及 1 个新页面。

拼多多下单的路径如下:首先点击拼单;接着选择型号,此过程会出现弹窗;最后进行免密支付。整个下单过程总共分为 3 步,其中会打开 1 个弹窗,并且不会打开新的页面。

可以看到,拼多多没有保留购物车。并且,它连提交订单和确认付款这两步都给省去了。这样一来,用户就能够直接在商品详情页点击付费。

2. 商家

拼多多早期的商家多为非大牌小商家。拼多多的定位与模式有助于商家将尾货以低价清仓,从而清空库存。与淘宝不同的是,淘宝商家通常通过打造 1 至 2 个爆款来为店铺引流,促使顾客关注店铺,以实现粉丝经济和长期复购。

这决定了拼多多商家更注重单品销量,他们的经营心态是“能卖出一个就不错”。因此,每个商品的标价都定得很低,这是商家为了能多卖出一个而采取的做法。而最终能卖出多少,得看平台的情况。

平台能为商家做什么呢?

给予商家更多的流量,以便人们能够看到;给予商家百亿补贴,让商品变得更便宜;缩短下单的路径,让用户能够一键购买。

那么,对于商家个体来说,不设置购物车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种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行为,对于商家个体而言,能够成为提升其收益的方式之一。 商家个体如果不设置购物车,这是提升他们收益的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来讲,不设置购物车可以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他们提升收益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举措,对于商家个体而言,属于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能够成为提升他们收益的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而言,不设置购物车是提升其收益的一个途径。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是提升他们收益的其中一种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对于商家个体来说,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办法。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提升他们的收益而言是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是提升其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能够提升他们的收益,是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情况,对于商家个体而言,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若不设置购物车,这是提升他们收益的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对于商家个体来讲,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提升收益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可成为提升其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能提升他们的收益,属于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行为对于商家个体而言,是提升他们收益的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他们的收益提升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而言,不设置购物车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收益,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在提升他们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对于商家个体来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收益,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提升他们的收益具有其中一个手段的作用。 对于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在提升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这对他们的收益提升具有其中一个手段的意义。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情况对于商家个体而言,在提升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若不设置购物车,在提升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对于商家个体来讲,在提升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在提升收益方面属于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行为对于商家个体的收益提升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其在提升收益方面是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的收益提升,不设置购物车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对其收益提升而言是其中一个手段。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举措对于商家个体的收益提升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对提升其收益来说是其中一个手段。 对于商家个体的收益提升,不设置购物车可成为其中一个手段。 商家个体不设置购物车,对提升收益具有其中一个手段的作用。 不设置购物车这一情况对于商家个体的收益提升具有其中一个手段的意义。

本文提出的三种思路只是供大家开拓思维的,严谨且优秀的思考逻辑并非短时间就能形成,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练习、复盘以及总结,然后不断进行优化才能够得来。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起到帮助作用。

#专栏作家#

烧包鹿,其微信公众号为烧包鹿,所有文字皆旨在传达思考方式,它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拼多多为何迟迟不上购物车?深度解析其背后的产品逻辑与商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