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9 23:26:18

2025年消金公司转让不良贷款节奏加快!中银消金为何期数领先?

自2025年起,金融机构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的步伐显著提速。据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消费金融行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交易中,未偿还的本息总额高达143.8亿元,这一数字使其成为次级的不良贷款出让主体。

南都·湾财社经过整理发现,自2025年起,已有超过十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其银登中心挂牌了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包。尤其在4月份的近期,就有六家消费金融公司接连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

在行业快速淘汰不良贷款的进程中,中银消费金融于2025年发布了18份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其数量在业内居于首位。与此同时,行业内部也呈现出资产包“一旦核销便出售、无一涉及诉讼”的新趋势。

中银消金转让期数领先

银登网数据显示,自2025年4月起,共计6家消费金融企业陆续公布了关于不良资产转让的信息,涉及招商、转让及转让结果等不同类型的公告。

这六家消费金融企业涵盖了捷信、南银法巴、幸福、平安、金美信以及招联等知名品牌。

捷信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以及金美信消费金融等五家消费金融机构,均已发布了关于不良贷款转让的一期公告。与此同时,招联消费金融则发布了两期此类公告。

自2025年起,在上述六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基础上,中银、兴业、蚂蚁、中信以及湖北消费金融公司亦在银登网上发布了关于不良贷款转让的公告。

观察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的转手速度,自2025年起,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转手周期不超过三期,然而,有三家公司的转手周期显著较长。具体来看,中银消费金融的转手期数已达到18期,而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两家公司的不良贷款转手期数均为7期。

https://img2.baidu.com/it/u=4292260345,123404159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59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这三家频繁进行不良贷款转让的消费金融公司均遭遇了经营上的挑战。根据公开信息,招联消金在当年实现了173.18亿元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65%;净利润为30.16亿元,同比下降了16.22%。这一现象标志着在经历多年营收和净利润的迅猛增长后,该公司自2020年起首次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重下滑。

兴业消费金融公司于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0.67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36%。在盈利方面,公司实现了4.3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数额同比大幅下降了79.25%。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净利润数额甚至不及6年前的2018年,当时公司净利润为5.12亿元。除此之外,兴业消费金融在2024年的总资产达到了821.22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有所下降,降幅为5.53%。同时,其各项贷款余额为819.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17%,显现出总资产规模缩减和贷款余额的减少趋势。

中银消费金融在2024年也遭遇了净利润的显著下滑。根据公开信息,到了2024年年底,该公司的总资产已经增至791.51亿元,同比增长了6.53%。然而,其全年的净利润却仅有0.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1.62%。

消金公司成一季度第二大转让主体

银登中心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统计》报告揭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的公告挂牌情况持续呈现出迅猛的上升趋势。

2025年第一季度,银登中心的不良贷款转让中,未偿还的本息总额高达742.7亿元,这一数字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255.7亿元,增长幅度显著,同比增长率更是高达190.46%。同时,未偿还的本金也有大幅提升,达到了435.0亿元,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181.7亿元增长了139.41%。

针对不良贷款转让领域的参与者,消费金融公司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2025年第一季度的交易量为依据,消费金融公司尚未偿还的本金已累计至82.9亿元,而未偿还的本息总额更是高达143.8亿元,这两个数字均位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后。

需知,2024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出让方交易量最大的前三名依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当时,消费金融公司并非不良贷款转让的主要力量,这一市场格局的显著变化以及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速度的加快,从中可见端倪。

博通咨询的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湾财社透露,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呈现加速态势,其背后原因在于《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规定,该办法要求将重组资产计入不良贷款统计,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贷款的认定速度,并加速处理不良资产。

王蓬博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质量普遍不高,当前经济周期下,不良资产的账龄相对较短。金融机构普遍倾向于迅速处置这些不良资产,以减少风险。随着处置量的增加,不良资产转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https://img0.baidu.com/it/u=2968700058,27627252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46

王蓬博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大规模转出不良贷款,不仅符合监管规定,而且在调整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缩小了潜在风险范围,减少了损失,提升了资金运用效率,推动了金融资产的良性循环,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不良贷转让出现新变化

南都·湾财社对历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转让进行了梳理,发现不仅其数量和发生频率呈现显著增长,而且资产状况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在2025年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中,我们发现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资产诉讼情况十分特殊,即这些资产尚未涉及任何诉讼,这种情况在往年并不多见。

以招联消金2025年第7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为参照,我们注意到该资产包包含的资产数量为若干笔。在这些资产中,核销情况显示为“已核销笔”,而诉讼情况则表明“未诉笔”。由此可见,招联消金在该期的所有资产均实现了“核销后即转让、无一诉讼在身”。

在过去几年里,消费金融公司涉及的不良贷款资产包诉讼状况呈现了“判决未执行”“正在执行”“执行终结”“尚未起诉”等多种状态,且往往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形。

王蓬博向湾财社透露,消费金融公司之所以选择将不良贷款“核销后立即出售、且未涉及诉讼”,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诉讼流程繁琐且耗时,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结束。在此期间,不良资产持续占用公司资源,对资金周转造成影响。而直接转让则能迅速将不良资产转化为现金,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王蓬博指出,在成本考量之外,还需考量时间因素,他进一步强调,“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及风险管控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且在时间上已无法满足要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消金公司转让不良贷款节奏加快!中银消金为何期数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