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281 发表于 2025-5-9 22:08:47

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暴增761%?咋回事

自今年起,银行风险化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众多银行加快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步伐,不良资产转让的进程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速。

银登中心近期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揭示,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交易额达到了370.4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61%。在此期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出现了下降趋势。目前,银行不良资产包的转让起始价已经出现了低于一折的“冰点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的转让业务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金融机构基于贷后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恰当处理不良资产来有效消除潜在风险。此外,个人贷款业务已成为众多银行在贷款业务转型及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2025年即将到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改变,未来也将保持这一态势。然而,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严峻,市场需求依然不够旺盛。因此,银行机构需进一步增强主动和协同风险控制能力,坚定不移地执行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持续提高风险防控和不良资产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报记者 石诗语

规模同比陡增

《业务统计》揭示,2025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公告挂牌总量达到了742.7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90.5%。同时,不良贷款转让的实际成交额为483亿元,同比增长了138.8%。具体来看,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成交额为370.4亿元,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的43亿元相比,实现了超过7倍的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的规模达到了268.2亿元,信用卡透支的规模为51.9亿元,而个人经营类贷款的不良贷款转让额则是50.1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银行业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稳妥地处理金融风险。苏筱芮,素喜智研的高级研究员,在分析中指出,银行在不良贷款转让方面的业务量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监管机构近年来持续加强对不良资产处理的监管力度;同时,金融机构也基于贷后管理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

https://img2.baidu.com/it/u=2668108932,257217233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73&h=500

国信证券选取了截至3月31日已公布2024年年报的23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银行新增的不良贷款余额主要源自零售贷款领域。进一步分析零售贷款的主要产品类型,可以发现,尽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整体仍保持在较低水平,这部分贷款在零售贷款中资产质量相对较好。

近期,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中面临的不良资产风险问题日益凸显。据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指出,在过去的数年间,资产转手已逐渐演变为处理零售不良资产的主要途径。与公司业务中的不良贷款相比,零售不良资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债务主体多为个人,贷款额度较小且分布广泛,常规的催收和追偿方法效果不佳,而诉讼追偿又受司法资源的限制,难以实现规模化操作。此外,尽管核销坏账能够迅速处理不良资产,但这会对银行的利润造成较大影响,且难以广泛推广。曾刚对此进行了阐述。

折价出清

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深入,银行启动了资产质量的守护行动,众多银行加快了处置不良资产的步伐,个人贷款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也因此变得日益活跃。记者统计数据显示,至4月23日,本月银登中心的不良贷款转让平台已发布包括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共27则,这一数量占据了4月份以来所有不良资产转让公告总数的70%。

此外,个人不良贷款在批量转让过程中,其平均折扣率以及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银登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平均折扣率达到了4.1%,而平均本金回收率则为6.9%。这一折扣率较上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回收率则下降了0.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折扣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回收率则下降了1.9个百分点。从资产类别分析,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其平均折扣率相对较低,具体数值为3.8%。与此同时,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平均本金回收率处于最低水平,仅为5.8%。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负责人邵科指出,个人不良贷款在批量转让过程中,其平均折扣率和平均本金回收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再加上零售贷款规模的迅猛增长,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这导致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的供应量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转让价格和折扣率水平产生了影响;另外,部分不良贷款由于缺乏抵押物,对折扣率和本金回收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记者观察到,目前某些不良资产包的出售起价已经跌至一折以下的“极低点”。以平安银行最近发布的第28期个人不良贷款(即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公告为例,该公告中提到,该笔贷款的未还本金和利息总额为1.33亿元,而其转让的起始价格仅为229万元,这相当于只占原价的0.17折。

https://img1.baidu.com/it/u=2179170380,11578529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68&h=500

不良资产包往往包含那些逾期时间较长、借款人信用状况不佳、还款意愿和能力欠缺、追回难度较高的不良贷款。银行对此类资产进行了多次催收,但效果不佳。某股份行风险管理部的一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银行若长期持有这些资产,将面临高昂的管理成本以及较大的财务和法律风险。因此,多数银行倾向于以低价出售,以便尽快处置这些资产。

积极应对资产质量承压

个人贷款业务已成为众多银行在转型和调整贷款结构过程中的关键领域。2024年的业绩沟通会上,众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针对个人贷款资产的质量与潜在风险进行了讨论和解答。

李建江,建设银行副行长,直言不讳地表示:“在最近的一两年里,整个银行业的零售类贷款风险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我行在个人贷款方面的不良率也有所增加。然而,作为一家零售业务的领军银行,我们已经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零售类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指出,该行在个人经营贷款以及按揭贷款方面,新出现的不良贷款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资产质量面临压力。受到这些业务风险加剧的影响,该行的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数量也有所增长。因此,该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逾期贷款的增长势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姚红,邮储银行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指出:“我行始终秉持着谨慎而稳健的风险偏好,资产质量维持在行业领先地位。然而,进入2024年,我行的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以及逾期贷款的同比增速均有所提升,分别增加了0.07个、0.27个、0.28个百分点。这导致风险管控的难度有所增加,特别是个人贷款领域,成为了主要的压力来源。”

在展望未来阶段,针对不良资产转让领域,曾刚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主张,应当拓宽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试点区域。目前,这一业务主要聚焦于信用类资产,但在抵押类资产的处置上,仍存在不少制约。他建议,应当探讨将抵押类资产纳入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试点行列,并允许那些拥有丰富业务经验和高效贷后管理的机构先行尝试。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在资产批量转让环节,必须谨慎对待所涉及的个人资料,坚决防止隐私泄露;必须构建严密的信息保密体系,严格限定个人信息的知晓与运用界限;同时,必须合法运用个人信息,严格依据原合同条款使用,绝不可用于任何非法用途;在整个转让流程中,还需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信息遭受不当使用或被盗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暴增761%?咋回事